笔趣阁

一叶书库>医灵本草传奇跨越千年的中医 > 第398章 药炉星火驱邪祟丹方玄机藏墨痕(第2页)

第398章 药炉星火驱邪祟丹方玄机藏墨痕(第2页)

子时的药庐只剩盏青铜灯亮着,灵枢坐在郡主床前,手中的七星针正悬在"百会穴"上方。灯芯的火苗突然变成绿色,在墙上投下个穿粗布衣的人影,那人手持青铜针,动作与灵枢的行针轨迹完全一致。"是狗剩!"灵枢心中一紧,针尖却未偏移分毫——他认出人影腰间的青铜符,与自己袖中的半枚恰好互补。

人影突然开口,声音穿过灯影传来:"针深三分,补法防墨渊青铜棺"话音未落,灯油突然掀起浪,将人影打散。灵枢的七星针已刺入穴位,郡主的身体轻轻一颤,眉心的针孔渗出淡金色的液体,滴在床榻的青铜纹上,竟组成"终南山"三字。

这三个字像重锤砸在灵枢心上,让他想起三年前与狗剩去终南山采药的经历:当时他们在山涧边现了块刻着"终南山"的石碑,碑下埋着个青铜盒,里面装着半张墨家地图。"灵枢你看,"狗剩当时兴奋地拍着石碑,"这地图肯定藏着墨家的秘密,以后咱们一定要找齐剩下的部分!"可现在,地图没找齐,却要面对墨渊设下的陷阱。

素问提着药罐赶来时,药庐的门正自动关闭,门缝中渗出的黑气里,传来齿轮转动的声响。"刚才是不是有人影?"她将药罐放在案上,罐中的"安神汤"正在自动旋转,形成个微型的太极图,"我在院外看到灯影里有两个人,还以为是你在与人说话。"

灵枢取出青铜符,符契上的裂痕正在扩大,刚才人影消散的位置,留下半根红色的丝线,与狗剩针囊里的丝线材质一致。"是狗剩的医魂,"他将丝线缠在符契上,丝线立刻与矩尺纹融合,"他在提醒我们,终南山有青铜棺,墨渊的目标恐怕不止鼎引。"

郡主突然睁开眼睛,瞳孔里映出的不是灯影,而是无数个细小的青铜鼎。"我我看到好多鼎"她的声音带着颤抖,却伸手抓住灵枢的手腕,"鼎里有好多人有穿道袍的,有穿粗布衣的还有个戴面具的,说要我去换阿竹"

灵枢按住郡主的"内关穴",输入内力安抚她的心神:"是墨渊的摄魂术,"他望向窗外,太医院的方向升起道淡黑色的烟,与终南山的轮廓连成一线,"他在用郡主的魂魄引我们去终南山,好一石二鸟。"素问突然现,药罐里的安神汤已变成黑色,碗底浮出个青铜面具的虚影,与前章镜中的墨渊面具完全相同。

灵枢望着面具虚影,突然想起老妪曾给他讲过的墨瑶往事:三百年前,墨渊也曾用"摄魂术"控制过瘟疫患者,让他们自相残杀。当时长安城西的贫民窟里,患者们拿着农具互相攻击,眼中都泛着与郡主此刻相同的绿光。墨瑶赶到时,不少人已倒在血泊中,她立刻取出青铜符,咬破指尖将血滴在符上,口中念着墨家的"镇魂咒"。符契亮起的瞬间,一道金光笼罩住整个贫民窟,患者眼中的绿光逐渐消退,却还有几个被戾气缠得太深的人,依旧疯狂地扑向墨瑶。

"祖师没有杀他们,"老妪的声音带着敬佩,"她取出青铜针,在每个人的人中合谷涌泉三穴快施针,动作快得像一阵风。施针后,她又将自己的青铜符融入安神汤,一碗碗喂给患者——那汤熬了整整三天三夜,祖师自己却粒米未进,最后晕倒在药炉旁。"灵枢当时追问后来如何,老妪说墨瑶醒来后,现患者都已痊愈,只是自己的精魂受损,眉心的"医魂痣"淡了许多。"祖师说,医道无捷径,唯舍身而已,"灵枢的指尖抚过青铜符上的裂痕,"现在轮到我们了。"

四、初愈暗藏墨渊迹(墨瑶回忆扩写)

七日后的含元殿,安康郡主已能扶着宫人的手行走,面色红润如常人。玄宗坐在御座上,手中的玉如意不断敲击案几,案上的赏赐——黄金百两、锦缎千匹——堆如山,却在晨光中泛着淡淡的青铜锈色。"两位神医救回郡主,功不可没,"玄宗的目光扫过灵枢手中的青铜符,眼神里藏着不易察觉的探究,"太医院院判之位,从今往后便由灵枢神医担任。"

灵枢躬身谢恩,指尖却触到赏赐锦缎下的硬物——是块青铜片,刻着的"初七"二字正在烫,与太医院青铜鼎的纹路完全吻合。"陛下厚爱,臣愧不敢当,"他将青铜符悄悄贴在锦缎上,符契立刻出微弱的蜂鸣,"医道传承重在救人,而非官位——臣愿继续在太医院制药,为皇室与百姓护佑安康。"

他握着青铜片的手微微凉,这让他想起六年前在善堂现的另一块青铜片:当时老妪将那片青铜片交给狗剩,郑重地说:"这是墨瑶祖师留下的,上面的初七二字关系到墨家的存亡,你一定要保管好。"可现在,相似的青铜片再次出现,却成了墨渊引诱他们的诱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素问站在一旁,注意到高公公(新内侍)的袖口露出半块青铜残片,与灵枢手中的青铜片缺口严丝合缝。"陛下,"她上前一步,手中托着治疗时换下的青铜针,针尾的红绳已变成黑色,"郡主虽愈,却仍需每月复诊——这七星针已吸满戾气,需用道家九转还丹术净化,再结合墨家淬火法重铸,方能再用。"

玄宗点头应允,目光却落在青铜针上,喉结轻轻滚动:"就依两位神医所言。即日起,太医院的青铜鼎由两位掌管,需按时祭鼎。"最后两个字说得极轻,却让灵枢和素问同时心头一震——他们想起狗剩留下的线索"祭鼎=鼎引献祭",玄宗显然知道墨渊的计划,却在刻意隐瞒。

退殿时,郡主悄悄塞给灵枢一张纸条,纸上用胭脂写着:"御书房龙椅下有暗格,藏着墨道医经全卷,小心高公公——他不是人。"纸条的边缘沾着极细的青铜粉,与傀儡关节的材质一致。灵枢将纸条藏入袖中,与素问对视一眼——两人都明白,郡主的痊愈只是墨渊计划的第一步,御书房的暗格、玄宗的隐瞒、高公公的身份,还有终南山的青铜棺,都在指向一个更大的陷阱。

回到太医院的药庐,灵枢取出赏赐中的青铜片,与之前找到的碎片拼合,露出"鼎开需三引"五字。青铜符突然飞向药炉,符契贴在炉壁上,炉口喷出的青烟中,浮现出墨瑶的虚影——她手持青铜剑,剑身上刻着"医道非鼎祭,仁心即真丹",这场景与灵枢童年时老妪给他看的墨家壁画一模一样。

老妪当时展开壁画时,灵枢记得清清楚楚:壁画上的墨瑶站在巨大的青铜鼎前,鼎旁跪着几个墨家弟子,手中捧着装满草药的青铜盘。鼎的另一侧,墨渊带着一群戴着青铜面具的人,手中拿着锁链,似乎要将什么人投入鼎中。"当时墨渊想用人献祭,打开青铜鼎获取里面的医道秘录,"老妪的手指划过壁画上墨瑶的剑,"祖师坚决反对,说医道是救人的,不是杀人的,最后她点燃了自己毕生编写的医经,用医经的火挡住了墨渊的人,自己则带着青铜鼎的钥匙,消失在机关城的大火里。"灵枢当时问钥匙是什么,老妪却只是叹气,说"等你见到青铜符拼合的样子,就知道了"。

"墨瑶祖师"灵枢伸手想要触碰虚影,指尖却只穿过一片青烟。他突然想起老妪临终前说的话:"墨瑶祖师的精魂,藏在青铜符里,唯有真正的医道传人,才能在危难时见到她。"

素问握紧腰间的青铜小鼎,鼎耳的锁链突然绷紧,指向终南山的方向。药庐的门再次自动关闭,这次墙上的青铜镜没有碎裂,而是清晰地映出终南山顶的景象:善堂老妪正站在青铜棺前,棺盖已打开一条缝,里面渗出的金色液体,与郡主眉心渗出的液体完全相同,棺旁的阿竹被绑在青铜柱上,眉心的针孔正对着棺口,而老妪手中的青铜针,针尾系着的红绳上,挂着的竟是——灵枢遗失多年的半块青铜符。

素问望着镜中的青铜符,突然想起老妪曾说,这半块符是墨瑶当年亲手交给道家好友的,约定若墨家有难,便用此符唤醒医魂。"原来老神仙早就知道这一切,"素问的声音带着颤抖,"她从一开始,就在按墨瑶祖师的计划行事。"

灵枢的目光落在镜中老妪的手腕上,那里戴着的银镯,与安康郡主的镯子一模一样——这是墨瑶当年传给墨家传人的信物,一对两只,一只护医魂,一只镇邪气。他突然明白,老妪就是墨家在终南山的守护者,而阿竹,就是墨瑶三百年前预言的"最后鼎引"。

他的思绪又飘回四年前的善堂:当时阿竹刚学会辨认草药,老妪就把他叫到身边,摸着他的头说:"阿竹,你是个有福气的孩子,以后要帮着灵枢和狗剩,守护好墨家的医道。"那时他还不懂这句话的深意,现在才明白,所谓的"福气",竟是要用性命去承担的责任。

灵枢又想起老妪曾给他看的墨瑶手书,上面写着:"鼎开之日,需以仁心为引,而非血肉之躯。"他突然意识到,墨瑶三百年前就料到墨渊会用"鼎引"献祭,所以才留下各种线索,就是为了让后世传人明白,真正的医道传承,从不是牺牲他人,而是坚守本心——就像她当年用自己的精魂守护医道那样。

喜欢医灵本草传奇跨越千年的中医请大家收藏:dududu医灵本草传奇跨越千年的中医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