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一叶书库>浮光弄色 > 第24章 迷雾初散心门再启(第7页)

第24章 迷雾初散心门再启(第7页)

她昨日只觉这些血痕怪异,却未敢妄言。此刻清扫一番,剥开干涸血迹与尘土,便可见地砖之下,果然隐隐有刻痕。

细细连线、辨形,竟真似一个阵。

非正统佛门之阵,也非常见军中布势,而是……更古老的样式。

她轻唤:“拓印纸。”

随行捕快赶紧取出纸与炭笔,铺在地砖之上。唐蔓亲自按住,用最稳的手法,一笔一划地将这整块阵形拓了下来。

阵图完成那一刻,捕快悄声道:“大人,这……这不像什么善法之阵。”

唐蔓没有回应,只是盯着阵心的一个符号,那符号像一个“目”字,又像一枚开裂的眼瞳,极为诡异。

她低声自语:“无影门……你到底是什么东西?”

夜风拂面,佛殿之上的铜铃忽然自响,空无一人的寺中,传出一阵极轻极远的念经之声,又仿佛只是夜风穿过破瓦间的回响。

唐蔓望向佛殿,目光沉了沉。

“把拓本送至捕司案馆,调取前朝阵法与民间秘教图录核查。”她站起,掸去膝头尘土

夜已过三更,东都捕司衙署。

夜灯如豆,案房中静得连纸张翻动的声音都格外清晰。

唐蔓披着外袍立在案架前,手中持着拓本,将其按在一册《秘阵图录》上,一页页比照核对。

旁侧的捕快抱来数卷旧卷宗,低声道:“大人,这是前朝三十三年所存与‘古阵血符’相关之案,一共七宗。”

唐蔓接过,只扫了一眼,就已眉头微蹙。那些案子几乎无一例外,都记载着几个关键词:“血”、“目印”、“失踪”、“迷障”。

她将一册名为《西边谷灵案》的卷宗摊开,手指一顿,落在一行旧字上——

“据当事人供述,夜中有目印浮现,心智混乱,同行者皆失,唯余其一人逃归,后续接手者为‘密线掌报人,秦淮’。”

唐蔓低声道:“果然又是他……”

她闭目沉思了一会儿,低声自语:“无影门、阵法、幻象、血引……这些案件背后,似乎都绕不开一个人。”

捕快迟疑地问:“大人,您说的是……秦淮?”

唐蔓点头:“不错。你们都以为秦淮只在江湖贩毒、夺势、行杀之列,实则他是朝廷密线中极少数——懂得‘非形之法’之人。”

她在桌边坐下,语气低缓,却透出沉沉警觉。

“只要是类似的失踪案、秘阵案,十年内,皆绕不过他。他是消息汇流者、线索交集点,朝中将他暗列为‘密报中枢’。”

那名捕快惊讶:“可秦淮如今……”

唐蔓抬眸看向他,冷静道:“失踪,甚至……可能已死。”

捕快迟疑了一瞬,小声提醒:“据说,朝廷刚刚另立了新中枢,好像是一个叫景曜的人,从浮影斋调过来。”

唐蔓未答,只沉默半息,起身,披好外袍,将拓本小心卷好,封入锦袋。

“既如此——”她冷声道,“那我得去找找这位新任‘密报中枢’了。”

她走出案房,回头只留一句:

“若他真能接下秦淮的位置……这局,兴许还有一线生机。”

灯火微晃,暗影伏地如蛇,隐隐透出一丝将起未起的风雨。

搅月楼,位于东都偏西一隅,曾是秦淮治下最隐秘的据点之一。

外表不过是一处年久失修的宅邸,青瓦灰墙,庭院不甚宽敞,花木也显杂乱。

然而如今,这里已悄然易主,成了我景曜新的驻地。

楼前那块刻着“搅月”二字的木匾,墨迹未褪,却早失了昔日森然威势,反而平添几分市井藏锋的意味。

日头刚过中天,院中热意浮动。

院墙之内,隐约可见几道人影来回穿梭,虽着仆衣,却步履轻盈,举止利落,皆非等闲之辈。

他们是我自秦淮手下收编而来的旧部,经过一月的整顿与磨合,如今已纳入“影杀”旗下,暗中重新编列,隐于搅月楼各处。

楼内比起从前,多了些烟火气。

西厢的窗户开着,一道纤细的身影正倚在窗前,手中捧着一碗汤羹,舀一口尝一口,唇角噙笑——是小枝。

她坐在我膝边,小脸未褪病色,眉眼却早已复了灵动。

她今日穿的是我新叫人做的月白细棉襦裙,袖口绣着几朵素雅海棠,腰间系一根青绦细带,将她纤腰束得盈盈一握。

她一边嚷嚷着要熬汤水,一边偷偷看我反应,那软声软语、娇憨作态,恰似一只刚从雪地里跑来的小猫,毛茸茸地黏人,惹人怜惜。

“公子~你说,今天这汤好喝,是不是因为我亲手切了姜片?”她转头看我,一副邀功的模样,软糯嗓音里透着点娇气。

我含笑不语,伸手摸了摸她的发顶:“那是自然,你切的姜,哪怕放多了,也是香的。”

“哼,那你要不要再喝一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