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冷哼一声:“你就别添乱了。”
佛手摇摇头,制止了两人的争执。
琼英带着薄荷、玫瑰和佛手,统领近六千将士,在东平府与水泊间的必经之路上,选择一处密林安营扎寨。
董平败退归来时已有伏击准备,而高粱则携桂花带两千将士入驻东平府城。
东平府太守程万里仅在城门迎接,留话“梁山好汉当替天行道,应不扰百姓”
,随后闭门不出。
其下属文吏无奈陪同高粱,介绍城内情况。
“府库竟如此空虚?”
高粱巡视空荡仓房后疑惑质问官吏,“莫非与此有关?”
“女大王明鉴,实非我等所为。”
几名仓管吏员惊恐跪地,“确曾趁旧时私取,但程太守上任后
“那么为何府库这般模样?”
“禀女大王,前任太守擅刮地皮,离任前已将库中财物搜刮殆尽。
程太守虽稍有积蓄,然山东诸州瘟疫爆,钱粮皆用于救灾。”
守仓吏员补充说明,高粱听罢点头,此情与梁山探报吻合。
出库房后,在文吏引导下,高粱于城内漫步,见东平府……
东平府城比沂州府繁华许多,且靠近梁山水泊,百姓对梁山已习以为常。
即便梁山兵马入城,人们也未显惧意,反倒聚集街头,打量着高粱等人。
高粱随文吏游历府城时,留意着四周百姓。
按其他头领的经验,此时应有受欺压的百姓诉苦,她只需公正处理,便可获民心。
这是她次面对此情,心中满是期待。
然而,巡城许久,未见有人告状,高粱颇感失落。
程万里确如婉儿所说,是个清廉官员。
高粱暗自赞叹,其实她高估了程万里。
城内无人喊冤,虽有他的努力,但更多因梁山近在咫尺,已替天行道半年之久。
恶霸或被惩治,或逃散,留下的也收敛了许多。
高粱初登梁山,不知内情,误将功劳归于程万里。
既然无人告状,她决定继续随文吏巡查。
事情展到这一步,已没什么继续绕圈子的必要。
高粱默默思索,与其在城里漫无目的地游荡,不如前往太守府探查一番。
一则能渐渐靠近婉儿,二则也可顺便拜访程太守。
正当她打定主意,打算让文吏引路时,忽见路边涌出十余人,有老有少,齐齐跪倒在地:"梁山好汉之女,我等有难处,恳请女侠主持公道!"
"有何冤情?"高粱眼睛微微亮,清了清嗓子,面无波澜地道:"但说无妨,梁山自会为民伸张正义!"
"我们要控告程太守程万里!"一名中年男子强忍悲愤哭诉,"他屡次我等财物!"
"控告程万里?"高粱神情微凝,那人坚定点头:"不错,我们这十几位,都是东平府的商贾。
平日里虽未行善,却也未曾害人。
若不信,可问城中百姓。”
"确实如此,这些商户虽算富户,但从不欺压邻里。”
"他们是城里的生意人,虽然小气些,但心地还算良善……"
百姓们七嘴八舌议论起来,很快证实了这十几名商户所言非虚。
"你们指控程太守榨取你们的财产,具体是怎么回事?"高粱皱眉问道,目光扫过这些商人,"听说程太守口碑一直不错啊?"
话音刚落,人群中便有人接腔:"女侠有所不知,这程太守表面清廉,实则暗中勾结豪强,搜刮民脂民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周围民众纷纷随声附和:
“女大王所言甚是,太守大人确是一位贤能之官。”
“全靠太守大人,在城中瘟疫肆虐时,我们才能撑过去。”
“这些富户怕是弄错了?他们所谓的官员,恐怕不过是太守大人手下的小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