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士大夫间已有风雅之风,慕容彦达自然也不例外。
虽非男身女相,留在身旁总有独特韵味。
慕容彦达心中早有决断,而董平尚不知晓,这位知州有意收留,却非因他武艺,而是容貌。
若双枪将闻此消息,虽性情激烈,亦是条硬汉,恐会怒起刺杀慕容彦达。
校场演练随即展开,董平欲展技艺,策马冲至。”
诸位听好,这指挥司统制之位,我志在必得。”
舞动手中的长枪,横枪立马,实乃“英勇双枪将,封侯万户侯”
之写照,“有欲争此位者,前来。”
话音未落,校场一侧,一位络腮胡武将高声呼喝:“小辈休要嚣张,且接我一战!”
话毕,他举斧上马,直冲董平。
“叮!”
斧枪相交,胡将全力劈下,董平镇定举枪相迎。”
哼!”
胡将怒吼,全身力气涌出,瞬间面色涨红。
无论胡将如何用力,被其巨斧压制的董平,依然稳如磐石。”
笑尔等气力,竟敢妄用开山斧。”
董平轻蔑一笑,此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力大无穷、气势磅礴是其追求,然而眼前的虬髯武将虽握开山斧,却显然未能掌握此器之真谛。
"鼠辈!看我一斧劈了你!"
那虬髯武将被董平奚落,怒吼一声,再次高举巨斧,欲雷霆出击。
却不料董平早已蓄势待,巨斧尚未落下,董平手中长枪已疾前挑,正中对方咽喉。”
咔啦"一声,巨斧坠地。
虬髯武将双手捂喉,鲜血仍不断涌出,难以止住。”
你……你竟敢……"话未说完,便从马背摔下,几番挣扎后,再无气息。
校场四周的将领与官兵见状,无不震惊。”
他居然真敢下手?如此短的时间,便将王虎击杀,确实了得!王虎在青州也算顶尖高手,却败得如此迅!"
在这阵喧哗声中,许多青州将领面色惨淡。
青州久未经历战事,平日仅需对付些手持简陋兵器的匪寇。
从未有将领真正面对如董平这般强敌。
若方才上场的是自己,此刻躺在地上的人恐怕就是自己了。
想到此处,将领们互相对视,随即一同来到慕容彦达面前,跪拜叩。
"知州大人,王虎在青州屡建奇功,为朝廷也是竭诚尽力。”
"如今却被董平那家伙一枪刺死于马下,"
"恳请知州大人替王虎主持公道!让董平那厮以命偿命!"
"恳请大人主持公道!"
武将们的话音刚落,
下方早已得到暗示的官军们,也纷纷跪倒在地。
"这……"
慕容彦达看着眼前齐刷刷跪下的将领和士兵,心中不禁动摇。
尽管比武前他曾表明,死伤无妨,但自从秦明叛逃之后,由于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指挥司统制人选,他对这些官军的掌控力逐渐减弱。
如今面对众多将领和士兵的联合施压,慕容彦达感到心虚,担心稍有不慎便会激起他们的不满,甚至做出更为过激的事情。
毕竟这些年,因各种缘由导致士兵哗变、刺杀上级的事件已非罕见。
这也是大宋官制存在的问题。
按照朝廷的规定,为防止武将,高阶武将每隔两三年就需要调往别处任职。
然而低阶武将却无法随意调动,久而久之,便出现了高阶武将不熟悉部下,而低阶武将则长期扎根一处的现象。
这些人若处置不当,很容易引混乱。
"本官确实早有言明,一旦上场……"
慕容彦达还想继续解释,维持自己的权威,可话未出口,就被一名将领打断。
"大人虽有此言,但校场比试怎可与战场厮杀相比?怎能对同袍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