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一年级那会,淋了雨烧了正好两天!”
“你家孩子平时的人际比较……嗯,让我想想怎么来形容,大概就是那种不是人人都喜欢的吧。”
“差不多,小伟有点内向,不怎么爱和人交流。”
“他的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有去世的没?”
“老一辈的都不在了,他小时候姥姥姥爷就没了,十来岁的时候奶奶和爷爷也……”
张荣的每一个猜测都在王娟这儿得到了印证,好像把他们儿子过去的这二十来年都看了个清楚。
何新军虽然没说话,但他眼神里崇拜和惊讶的情绪是遮掩不住的,说到最后,就差直接给她跪下磕个头,求她救救自己的儿子了。
或许这就是当局者迷吧,他们夫妻俩被问得一愣一愣的,一旁的沈妙和沈万山表面上没有说什么,可每每对视的时候,都会意味深长地抬一下唇角。
算出来的?这不是她一句一句给问出来的吗?
从头到尾这个张荣用的都是“是不是、有没有、对不对”这样的疑问句,等到王娟说出后面的情况她才会补出下半句,就算说得不对,她也能找到理由找补。
就比如“他是不是谈过女朋友”?在王娟回答说“应该没有”的时候,她会说“单相思的喜欢其实也算,应该是有的”这样的话。
所以经过她这么一番“问答式”的调查,沈妙更加确信她是个江湖骗子了,只是王娟和何新军他们身为父母,当局者迷,才一直被她带着走。
听完她的初步诊断后,身为记者的蒋小珍没有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
是把话筒和镜头又交给了话最少的王云峰道长。
“菜根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凡是有因必有果,检点自己的言行,才能避免灾祸。”王云峰没有看镜头,而是闭上眼,用极轻柔的语气念叨着这样一句话。
他没有解释,不过王娟和何新军大概猜到了他要表达的意思:应该是孩子如今生病,都是自己种下的恶因,是因为当父母的错,孩子才有了这样的灾祸……
应该……是这样吧?
王娟揩去眼角的泪,点头向他认错:“是是是,是我们的问题,我们知道错了。”
“祸福无门,唯人所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王云峰没有听她说下去,打断了她的话后,自顾自地又念了一句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比起装神弄鬼的张荣,这位王云峰道长确实更有深度一点,开口就是引经据典的高深大道理,可是听他说了半天,大家也没明白他具体要表达什么意思。
只是大概猜到了是“因”和“果”之间的关系罢了。
见众人一脸懵地看着自己,王云峰这才稍稍抬起几分眼睑,说道:“他这是遭受了果报,是因为自身阴德有损,才会致使神智有所混沌。”
沈妙:……
一开始听他说了那么多大道理,还以为他真的会是什么得道高人,结果他这句话一出,沈妙瞬间就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
得,又是个骗子。
第30章瞧瞧,遭报应了吧
可同样是骗子,他们的话术却并不完全一样。
张荣把何胜伟发病的原因归咎于“鬼”,是因为有不干净的东西缠上了他,才会让他时而变得疯癫。
但王云峰是把原因扣在了何胜伟的头上,是他自己“遭了报应”。
“人的气运都是一定的,何胜伟的八字太轻,承受不住这么多的才气,所以才会出现反噬。”
“就像是你想用纸去装黄金,自然会被撑破个洞。”
“你们家照不到文曲星的光,他的成就越高,就得付出越多的代价,这才能保证这个这个这个……的平衡。”
比起张荣的说辞,王云峰的这番“因果论”乍一听确实要更靠谱一点。
不过骗子就是骗子,只要仔细推敲一番就会意识到他完全是在瞎胡扯。
要是每个人的才华都是一定的,那就不会有那么多从深山里走出来的状元了,每个人也都不用努力学习了,因为学得太多就会遭报应,就得跟何胜伟一样吃人参。
蒋小珍和刚才一样,既没有表示出赞同,也没有反对,还是重复着刚才问过的问题:“王道长,那您觉得小何的这个病应该怎么治?能治得好吗?”
“治是能治得好,不过……”
说着,他又再次闭上了眼睛,恢复到刚才那样老龟入定的架势,“要修身养性,放弃那些功名利禄,否则这病迟早还会再犯。”
沈妙:……
张荣顶多是想要骗点钱,王云峰可好,干脆要直接毁了人家。
何胜伟寒窗苦读十多年,现在要让人家放弃学业在家修身养性……这跟让古代好不容易登基的皇帝脱下龙袍去当乞丐有什么区别?
沈万山听得有点如坐针毡、如芒在背、如鲠在喉,尤其是当看到王娟和何新军两人被王云峰唬得满脸绝望,刚止住的眼泪又“唰唰唰”地流个不停时,真想开口骂他一句“考恁娘来个笔”!
可是这么多人在,又有摄像机拍着,他也不好太没素质,只能默默地拿出自己腰间的烟袋锅从屋里走了出去。
他的耳根子浅,听不了太多浑话,要不容易骂娘……
听两个骗子叨叨了大半晌,蒋小珍终于把话筒和镜头挪到在一旁保持着沉默的两人,见沈万山的座椅是空着的,沈妙便小声地跟她解释了一句,说是屋里太闷爷爷出去透气了。
不过就算爷爷不回来,沈妙一个人也能应对得过来。
“梁医生,根据目前何家父母提供的情况来看,您觉得小何的这个病是怎么回事呢?”
“现在还不好说,”梁旭扶了扶眼镜,回答得很干脆,“我得亲自见一见小何才行。”
沈妙跟着点点头,“对,得见一下小何本人才好给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