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她在摊子前面站的久了,一个膀大腰圆的汉子,头上围着一圈儿李大嘴似的布条儿,笑呵呵的招呼道。
那一身肥硕的腱子肉,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让杨蔓娘莫名的想到那水浒传里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额,那就来一斤吧!”
虽然不是专门来买肉的,但是遇上了买一斤也没什么,回去中午做红烧肉也使得。
“卖果子嘞!新鲜实惠的果子嘞!”
听到吆喝声儿,杨蔓娘提着切好的肉,来到了一旁卖果子的摊子前。宋朝的果子可不单单指水果,而是水果、干果、凉果、蜜饯、饼干点心小食这些东西的总称。所以,这卖果子的摊子上,不光摆了葡萄,桃子,林檎,西瓜这些应季水果,还摆了糖丝线、密麻酥,荔枝甘露饼,圆眼、香莲、枣圈这些干果和点心。
“大娘,这桃儿怎么卖的?”
“一斤三文钱,这桃儿都是我家小子清早起来现从树上摘下来的,我老婆子不唬娘子,您瞧瞧,上头还带着露珠儿呢!”
杨蔓娘也不晓得,七月的桃子是否应该带露珠,但是瞧着一个个都粉红粉红的,带还带着碧盈盈的叶子,瞧着就很水灵,便买了一篮子。
“喵呜~”
看到漂亮的桃子,白绾绾又馋了。杨蔓娘扫了一眼她变得丰腴的肚子,蹲下身摸着她毛茸茸的脑袋,笑眯眯的道:
“不给你,这一篮子是明儿要送人的!”
毕竟,猫儿吃了人家的鱼,做主人的总的有所表示啊!
不,猫猫大人就要吃!
白绾绾抬起猫爪,按住篮子,瞪着水蓝色的大眼睛。
“不给!”
一人一猫正对峙呢,就听见不远处传来一阵吵嚷声:
“这玉佩是小爷先看上的!”
“放屁,上面刻你名字了?”
“算啦算啦,别伤了和气,二位衙内还是价高者得吧!”
咦?
有热闹!
一人一猫顿时来了精神,跟着看热闹的人群往前挤去。
要说,最近汴京城里,最幸福又最水深火热的是谁?毫无疑问,要数大相国寺桥市的算命先生了!
是的,你没听错,算命先生!
你道这是为何?
夏日炎炎,客官你且喝一盏香饮子,且听我慢慢道来。
这一切,都还要从墨瑾公子的新话本儿《杨卿臣的随身师父》说起,自从那那墨瑾公子在话本儿里写了,那主角儿杨卿臣的蝙蝠玉佩,是从大相国寺桥市一个算命先生手里买的之后,汴京的算命先生就成了香饽饽了。
每日里都有那那看过话本儿的小郎君,络绎不绝的来到大相国寺桥市,试图找出那个算命先生,也买一只蝙蝠玉佩。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但是汴京人最不缺乏的就是商业头脑,初时,这些算命先生遇到这种事儿还很懵逼,但很快便有一个心思活络的算命先生,按着话本儿上的样子,找商家定做了一批蝙蝠玉佩,专门卖给这些小郎君了。
然后,这些买到蝙蝠玉佩的小郎君便带着玉佩到处炫耀,引得同窗好友羡慕不已,纷纷来买。慢慢的便在各大学堂里形成了一种佩戴蝙蝠玉佩的风气,之后这种风气便渐渐在汴京男子中扩散开来,后来,就连文人雅士之间互相送礼都送对方蝙蝠玉佩。
以至于到后来,这几乎形成了一门独特的产业链,其他桥市的算命先生也不算命了,纷纷搬着凳子来大相国寺桥市摆摊儿卖玉佩。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却说此刻,一家挂着“刘瞎子算命”算命摊子前,两个穿着光鲜亮丽的小衙内,正在为争夺一只蝙蝠玉佩而竞价。
这种情况,这段时间在大相国寺桥市算是稀松平常,周围人早已习惯这种场面,站在一旁看乐子看的津津有味。
“我出三两银子!”
先是那个穿着一身红衣,公鸭嗓的衙内叫价。
“三两一文!”
另外一个带着少年气的声音的衙内加价。
“五两!”
“五两一文!”
声音少年气的衙内慢吞吞的,继续随后加价。
“噗!”
不过,这一文钱的加法,顿时引得周围响起一阵窃笑声。
“我出十两!”
公鸭嗓有些暴燥了,直接翻倍。
“唔十两一文!”
加价的声音依旧慢吞吞的,却阴魂不散,莫名的有些气人。
“高尧康!你他娘的能不能别一文一文的叫,买不起就别买!”
高尧康?杨蔓娘原本都准备走了,突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