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一叶书库>名义:祁同伟组织送媳妇啦 > 第3章 砚田耕梦(第1页)

第3章 砚田耕梦(第1页)

汉东省的深秋带着刺骨的湿冷,孤鹰岭司法所的老槐树落了满地金黄。

祁同伟蹲在煤炉前煮挂面,炉子里的火苗舔着铝锅底,映得他镜片后的眼睛忽明忽暗。

作为汉东政法大学法学硕士,他本可以留在省城机关,却因拒绝梁璐的示好,被“配”到这海拔千米的山区司法所。

距离决定报考京城公安大学已过去三个月。

每日处理完宅基地纠纷和邻里口角,他便缩在漏风的宿舍里,将陈立的记忆碎片熔铸成年的学术语言。

案头摆着《犯罪心理学纲要》(年版)和手抄的《美国联邦调查局犯罪分类手册》节译稿,这些泛黄的资料上布满了他用红笔做的批注——那是陈立在未来课堂上反复强调的“犯罪心理侧写核心要素”。

“同伟,省厅来电话!”老所长推开门,棉袄上沾着雪花,“你报考公安大学的成绩出来了……全省第一!”

钢笔从指间滑落,在答题纸上晕开墨点。祁同伟看着成绩单上的“分”,想起研究生复试时导师的叮嘱:“法律人要像手术刀,精准之外,更要懂得人心的肌理。”此刻,这把“手术刀”终于划破了梁群峰编织的权力罗网。

调动手续却卡在省司法厅。

祁同伟揣着bp机在厅里跑了三天,接待人员总说“研究研究”。他想起陈立记忆里的“体制破局法”,做了两件事:

一是将孤鹰岭缉毒报告、一等功证书和成绩单封装成册,通过挂号信寄给京城公安大学研招办,附信中特意提到:

“曾于基层实践中深感犯罪心理学应用之必要,愿追随王承宗教授研习……”

二是在省厅老干部活动中心,“偶遇”与梁群峰有积怨的退休副厅长,不经意间提起:“听说公安大学王承宗先生正在物色研究基层执法心理的学生……”

两周后,调动令随寒风而至。

离开那天,老所长塞给他一兜烤红薯:“到了京城,别忘了这口热乎气。”

祁同伟点头,看着司法所门口的老槐树,想起陈阳曾说:“槐树花落的时候,就是回家的时候。”

他摸了摸胸口的bp机,上面还留着陈阳最后一条留言:“莱顿大学已报到,勿念。”

京城公安大学的银杏道铺满金黄时,祁同伟站在刑法楼前,看见王承宗教授正与学生讨论案例。

老人穿着藏青呢子大衣,手里拎着帆布包,包角露出半本《刑法哲学》。

这场景与陈立记忆中oo年的画面重合——那时王老正在指导博士生撰写《职务犯罪心理研究》,而他作为旁听者,曾在课后与老人争论过“诱惑侦查的伦理边界”。

“你就是祁同伟?”王老的目光像手术刀般精准,“孤鹰岭那个?”

“是。”

祁同伟递上硕士毕业论文《基层执法中的犯罪心理预判》,“学生曾在汉东政法大学研习刑法,现想转攻犯罪心理学。”

王老翻到论文最后一章,那里分析了“权力压迫下的犯罪心理嬗变”,批注栏里有他用铅笔写的小字:“此节可引申至职务犯罪研究”。老人忽然合上书:“下周三来我办公室。

成为王老的关门弟子后,祁同伟如鱼得水。

在《犯罪心理学前沿》课堂上,当同学还在争论“天生犯罪人”理论时,他已能结合孤鹰岭毒贩的审讯记录,提出“环境-认知-行为”的三阶模型:“毒贩李某的反社会人格形成,与其在梁家矿场遭受的长期欺压直接相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