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霄问:“阿姐,大概要多少银子?”
“工费、材料再加上浇手,怎么也得七八钱吧。”
七八钱?
柳霄抿了抿唇。
他觉得以柳金枝的俭省程度,哪怕以后赚钱了,估计也舍不得出这么多钱去买辆车。
于是他暗暗将这事记在心里。
“罢了,先拿驴车凑合着吧。”柳金枝解开茄袋数了一数银两,“再去买几只双层桶是要紧。”
柳霄问:“阿姐买桶做什么?”
“为了做夏天的生意。”
一年春夏秋冬四季,每季的菜蔬各有不同。
春日万物复苏,正是采摘野菜,邻水斫鲙的好时候。夏日天色炎热,就要大口吃冰,喝些冰雪、凉浆、甘草汁……才爽快怡人。等到七月流火之时,饭桌上随处可见澄阳湖大闸蟹。
古代又没有温室大棚和冰箱和制冷机,饮食当然都是跟着季节走。
除却夏天。
古时夏天热死人,为了一解暑热,宋朝汴京出现了很多卖冷饮的铺子,就坐落在旧宋门和朱雀门外。
而冷饮从何来?就从冬日里的河冰来。
等到寒冬腊月,河水冰封的时候,请人工开凿干净的河冰背到家中,再将放入双层木桶当中保存。
这种大型双层木桶底下有基座,上面有圆盖子,两相接口处还包着白铜,把冰块往桶里一放,就是大咧咧的放在外头,也能保持两三天不化。
极其炎热之时,把这木桶在房间四角各放一个,其效果堪比现代空调。
一些大型酒楼,比如樊楼,财大气粗,就是如此做来方便招揽食客。
所以这就是哪怕樊楼菜色极为昂贵,也依旧能让众人趋之若鹜的原因。
但如果要保存的更久一些,就要把冰块连带着木桶一起放入冰窖之中保存。
因此在宋朝冰窖、冰井十分常见。
宫中有大型冰窖,冬日凿来的冰会在夏天时分给后妃们纳凉散热。
民间的则是小型冰窖,一般是商家开凿,用来存放冰块,好留到夏天卖钱。
好巧不巧,此前柳家父母在世时,为了储存方便,不仅在家中开凿了存放菜蔬的地窖,还开凿了一个小型冰窖。
这个冰窖不大,只有二十平方米左右,但对于柳金枝来说绝对够用了。
“之前是没钱买,我也没想着做这方面生意。现下有了钱,便一齐准备着吧。”
柳金枝笑眯眯的。
谁赚钱还嫌多呢?
柳霄看柳金枝财迷的样子,也笑开了,道:“阿姐,我在汴京待得久,认识一些凿河冰的好手。这事儿就让我去办吧。”
“好。”
于是又花了两百来文,买了四只双层大桶,由柳霄做主,跑到河边请了位有些跛脚的中年汉子凿冰。
交付了五十文的押金后,天色也早黑透了。
不过这一天也算是功德圆满,该办的事都办好了,二人就回了家。
只是家中情况却比以往不同,门口挂着两个红纸大灯笼,门外大大小小停了许多辆驴车,车上驮着十来只书箱,又有桌椅板凳等,皆用手腕一般粗细的麻绳绑的结结实实,还有几个脚夫正在柳家旧宅门首进进出出,搬运各类物什。
柳金枝讶异,耳边倒传来应天爵高兴的声音:“嗨呀,柳妹子,你可算是回来了!”
应天爵三两步从门首里头走出来,对着柳金枝叉手一拜,又打量着她好端端的,无甚损伤,才松了口气道:
“你半日不回,我可为你捏了好一把汗。如今见你无恙,那这场官司必然是你胜了,恭喜恭喜啊。”
柳金枝福身还礼,笑道:“也是多亏应大哥的帮忙,小妹答应你的,明日就送到门上去。”
“嗐,那我可就不跟你客气了。”
能有银子拿,应天爵也是喜的眉开眼笑。
赶忙虚扶了柳金枝一把,又指着门口驴车邀功,道:“妹子你瞧,此前我答应你,尽快为轩哥儿寻处宅子搬出去。正巧昨日就寻到了,宅面干净,就在崇明外人街,不远就是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