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昭听着姜如意的话,笑着点点头:“就要这南瓜饼吧,多谢姜小娘子。”
姜如意应了一声,因着今日没有客人,所以许多东西都没准备,这南瓜饼却煎了不少,鹅梨饮也是现成的,如今裴昭要这两样,倒是都有。
看着姜如意点点头离开,裴昭看着对面墙上那幅青竹,轻笑了一下。
正巧阿芍从一旁路过,裴昭叫住她,向她问道:“今日姜小娘子做了什么,似乎心情格外不错?”
阿芍听裴少尹问起这个,也笑了起来,她看向裴昭说道:“小娘子今日做了鹅梨香丸呢,说等有空的时候,就点上一丸闻闻。”
裴昭听着阿芍的话,想着姜小娘子闲暇时候,屏神燃香的模样,想来应是他从未见过的娴静样子,不禁弯起唇笑了笑。
姜如意已经端着南瓜饼和饮子走了回来,听见阿芍活泼的语气,也得意的笑了起来。
她将那盛南瓜饼的碟子和鹅梨饮放在桌上,衣袖晃动间,似乎还沾染了一丝残余的甜香。
裴昭轻嗅一下,感觉心尖随着那摇曳的衣袖,轻轻颤了两下。
裴昭用筷子夹起一只南瓜饼,轻轻咬了一口,口感甜糯劲道,的确十分好吃。想着不久之前,徐修问他为何还未表白的话,眸光轻闪。
等到吃完这南瓜饼和饮子,裴昭缓步走到柜台前结账。
姜如意收下他递过来的银钱,笑着说一声“裴少尹慢走,当心雨天路滑”。
却见裴昭却未立刻转身离开,而是含笑朝她看过来:“之前姜小娘子渍的那蜜煎,某已经许久没有吃到了,心里着实思念的紧。不知可否劳烦姜小娘子再渍些?”
见姜如意为难的张口想说什么,裴昭知道这个时节瓜果不好得,紧接着又补充道:“不拘渍些什么,姜小娘子看着办就好。”
姜如意想了想:“那就渍些蜜桔吧,再做些山楂脯,裴少尹意下如何?”
裴昭点点头:“好。”
姜如意又说道:“等渍好了之后,我会告知裴少尹,请少尹带回去。”
裴昭再次点点头,转身离开了食店。
等到稍晚些的时候,裴管事又冒雨来了一趟。
他拿出一只包得严严实实的小匣子,笑着朝姜如意说道:“这匣子是我家阿郎让送来的,说是等蜜煎渍好了以后,请姜小娘子装在匣子里,告知阿郎。”
姜如意看着那只半旧不新的小匣子,脸上露出意外之色,伸手接过来仔细看看。
阿芍正站在一旁,见状“咦”了一声,好奇的问道:“小娘子,这不是咱们店里的匣子吗?不对,看着好像又不大一样。”
姜如意用眼神制止住阿芍的话,等到裴管事笑呵呵的离开,自己却又不自觉的看向那只小匣子。
这小匣子确实是夏天的时候,自己从王工匠那里定制的,因着是第一批做的,所以花样跟后来那些不同,大小上也有区别。
这小匣子看起来保存的十分仔细,盖子上一点灰都没有,应该常常拿出来擦拭。匣子四边却有些磨损发亮,应该是经常握在手里,开合的缘故。
姜如意耳边隐隐响起这几日,裴少尹语气温柔亲昵的话语……
“姜小娘子说的是,确实十分舍不得。”
“心里着实思念的紧。”
姜如意抿了一下嘴,将小匣子放到柜台上,拿柜上的账本子盖住。
等过了一会儿,她又伸手将那账本子拿开,在阿芍疑惑的目光中,拿着小匣子转身朝后院走去。
……
在连着下了几天雨之后,天空终于放晴。
趁着天气好,姜如意让阿芍和齐飞出去采买些东西,顺便出门透透气。
快中午
的时候,阿芍兴奋的跑了回来,满脸激动的朝姜如意说道:“小娘子,我今日和齐飞出门,在宣德门那里看见大象了,又高又壮,还有人在敲鼓呢。”
齐飞后脚迈了进来,手里拎着大包小包,听着阿芍的话,朝姜如意点了点头。
第59章翁宁郡主、蛤蜊酿虾滑姜如意……
姜如意正在厨房里洗蛤蜊,闻言意外的看向两人:“真的有大象?”
阿芍连连点头,看着姜如意正在忙,连忙进屋将外面的厚袄子脱下来,换了平日里家常穿的,赶紧跑回来帮忙。
因着今日天气不错,阿芍这样来回跑了两趟,额头上竟冒出了汗。姜如意先推她去把汗擦干净,免得又像上次那样着了凉。
想着阿芍刚才提起的大象,姜如意想了想说道:“应该是为冬至日,提前准备的演练。”
本朝的冬至可是个重要的大日子,自冬至前三日开始,皇宫中便要忙碌起来,上至官家下至大臣,皆要穿“法服”,也就是镶黑边的绛色长袍,集体入宫参礼。
听说这礼自三更便要开始,直到五更天告一段落。之后官家御驾先到太庙祭祀,再至郊外祭十二宫神,回来之后还要群宴大臣。除此之外,各地宗室也要进京朝拜。
总之,接下来这一个来月,汴京城里会非常热闹,各种庆典、庙会,还有卖杂粥的、卖雪灯的、卖各种桃符门神的,应有尽有。
不过,这暂时跟姜如意这小食店没多大关系。
姜如意面前这些蛤蜊,还是前些日子,自己带着阿芍和齐飞贮藏冬菜的时候,听那供货的小贩提过一嘴。
“今年冬月里,姜小娘子隔壁那清月楼中,囤了不少蛤蜊还有螃蟹呢。”
姜如意听着小贩的话,感叹着点了点头:“不愧是清月楼,不仅有冰窖,而且还有专门贮存东西的地方,贮藏的东西自然丰富多样。”
那小贩听着姜如意的话,同样笑着点头附和,然后又感叹了一番,才拿着银钱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