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翁宁郡主吃完了梅花酥,又喝了两杯鹅梨饮,这才心满意足的告辞离去。
姜如意将她送到食店外面,看着翁宁郡主带着婢子离开,才转身回了厨房里。
厨房中,阿芍和齐飞面前正摆着一盘梅花酥,看样子已经吃了好几块。
见到姜如意走进来,两人都朝她看过来,姜如意摆摆手:“你们吃着,不用管我。”
“哎。”
阿芍知道小娘子方才跟翁宁郡主在一起,肯定已经吃过了,于是点点头,继续拿了一块梅花酥吃。
姜如意走到厨房的架子旁边,从右侧靠墙的那排架子上,拿起那只装蜜煎的小匣子。
如今渍的那蜜桔和山楂脯已经好了,姜如意将山楂脯外面包了油纸,装进这小匣子里,蜜桔却另外用个瓷罐子装着,跟黄桃罐头差不多。
但是何时将这两样给那位裴少尹,姜如意又有些犹豫。
阿芍好奇的朝她手里看了看,问道:“咦,这不是裴少尹给小娘子的那蜜煎匣子吗?小娘子还没拿给裴少尹?”
齐飞自阿芍旁边咳了一声,阿芍纳闷的回头看他一眼,然后又露出个恍然大悟的表情。
她懂了,小娘子这是在纠结呢。
姜如意听着身后陷入一片安静之中,才刚下定的决心又被打乱了,罢了,反正这几日也不营业,她这也不算有意拖延。
姜如意想着,伸手又将那蜜煎匣子和瓷罐子放了回去。
……
接下来几日,食店内的隔墙终于全部拆掉,露出了原本的模样。
这清月楼旧楼不愧是大酒楼,一楼的空间不但宽阔敞亮,而且装潢和布局十分气派。
整个一楼的地面,都铺了和这边相同的结实的木板,走起来安静不说,冬日里脚踩在上面触感温和,一点都不冰脚。
隔壁的墙壁因着时间久了,所以看上去有些发黄,姜如意打算重新粉刷过。
原本姜如意这食店只有一侧窗户临街,如今恢复原样之后,两侧窗户全都临着街道,人来人往的十分热闹不说,而且采光极好,冬日的清早站在食店当中,都感觉十分亮堂。
姜如意带着阿芍和齐飞一起站在大食店里,趁着工匠粉刷墙壁的时候,又开始琢磨哪里继续摆小方桌,哪里需要换成大桌子。
另外,地上可以铺几张毯子,将不同的区域隔开。
除此之外,还要用屏风和软隔,隔出几处雅间来,再摆上些耐寒的花草。
进门的位置,摆上一扇富贵的大屏风,将那菜品展示架兼广告宣传位也挪到门口去,保证客人进门后一眼就能看到。
阿芍听着小娘子的规划,忍不住赞叹:“听小娘子这么一说,当真像是开酒楼了。”
姜如意听着阿芍的话,忍不住笑笑,朝她纠正道:“咱们开的是大食店,同城中那些大酒楼还是不同的。”
阿芍却不这么想:“等到明年的时候,小娘子这食店,说不定真就改大酒楼了呢。”
姜如意朝着二楼的楼梯方向看了一眼,反正这会儿就她们三个人说话,别人也听不见。
姜如意便朝阿芍笑笑:“行,若是明年真开了大酒楼,就多招几个跑堂的,到时候都归你管。”
姜如意说着,又回头看向齐飞:“另着,再找几个厨房打杂的小工,都归齐飞管。对了,唱菜的也要招两个,还有专门站在厨房门外片烤鸭的。”
姜如意对于自己那烤鸭计划,着实念念不忘。如今趁着重新装修,她让工匠单独在厨房中砌了一个烤鸭炉子。
齐飞看一眼心情愉快的小娘子,懒散的双手抱肩:“行,到时候有专门的人片烤鸭,我就能安心做菜了。”
姜如意听他这么说,歪头想了想:“这么说起来,片鸭的伙计,需要从现在就开始找了?”
齐飞和阿芍对视一眼,齐刷刷的点头。
就这样带着阿芍和齐飞巡视了一圈,姜如意高高兴兴的回了院子。
阿芍想着方才外面热闹的街道,朝姜如意说道:“小娘子,咱们今天去外面逛逛吧,刚才在食店里的时候,听着外头实在是热闹极了,莫非是有卖什么吃食的?”
姜如意想了想:“如今快到冬至了,估计有新鲜的韭黄、兰芽和胡桃卖。”
姜如意见阿芍一副好奇的模样,想着左右无事,索性点点头,带着她去了街上。
外面的街道上,果然越往前走就越热闹,不少行人和商贩都聚集在一处,面前摆着不少反季的蔬菜和干果。
除此之外,还有僧人手中端着沙罗盆,另一只手持柳枝,正一边向来往的行人化缘,一边往盆中的佛像上洒浴甘露。
阿芍看着眼前那眼花缭乱的鲜韭黄、生菜和勃荷,忍不住感叹道:“小娘子你看,这个时节怎么会有新鲜的蔬菜卖?瞧着水灵灵的,比咱们夏天买到的还要鲜嫩呢。”
姜如意也同样看到了这些反季蔬菜,倒是见怪不怪。
她给阿芍解释道:“这些都是从暖棚中种出来的,冬月的时候拿出来卖,让大家吃个新鲜。”
等到了冬至日,就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冬月了,自然越发的热闹。
阿芍连连点头,又看僧人手中端着的沙罗盆,再看看那盆中用木头雕刻的庄严的佛像。
姜如意带着阿芍逛了一会儿,又拿出些散钱给了路边僧人,然后买了几样零嘴,两人边逛边吃着。
走着走着,就见汴河旁有卖胡桃的,姜如意走过去瞧瞧,见这胡桃外壳花纹清晰,颗粒大且饱满。
那卖胡桃的小贩见来了客人,笑着问道:“小娘子可要买些胡桃回去?补脑润肠,益肾归精,当零嘴吃着正好,况且价钱上也不贵。”
姜如意向小贩问清楚价钱,然后就买了不少。倒不是为着别的,只是她突然想起一道吃食来,恰好要用到这胡桃。
逛了这么久,阿芍也逛累了,姜如意手里拎着一袋子胡桃,带着阿芍回了食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