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云栀这句不明所以的话,国子监祭酒试探性地问道:“那……降低一些考核难度,多招些?”
陛下往年都不怎么关注国子监的事,今年怎么突然在朝堂上问起了。
三千人和前几年相比可不少了,这一两年还多招了不少呢。
云栀摇了摇头,“无需降低考核难度,国子监的招生从今日开始多加一类人,就招那种十岁以下,在学习、治国之论、决策等方面有天赋且心性极佳的神童,朕要为国子监注入新的血液,培养更多的少年英才。”
国子监祭酒先是一惊,随后思考了一会儿,觉得陛下说的可行。
尤其是这从小教导,更能将其引导得忠于安国,忠于陛下。
“陛下圣明,如此一来,我安国未来必将人才辈出,只是这选拔的标准和流程,还需仔细斟酌。”
云栀微微点头,“此事你与诸位大臣共同商议,务必制定出公正合理的方案。”
“臣遵旨。”国子监祭酒应道。
云栀扫了一眼群臣,“朕希望诸位爱卿用心操办此事,莫要负了朕之所望。”
众大臣齐声高呼:“陛下放心,臣等定当尽心尽力。”
云栀扫了眼众人,站起身,“退朝。”
看着云栀离去的背影,有几个心思敏锐的大臣总感觉这次陛下提起这件事绝不简单。
真的只是为了培养更多少年英才吗?
跟着陛下这么多年,他们也发现了陛下每一项决策的背后,都有着更深层次的考量。
尤其是陛下提出的那些条件,全国上下也找不出一两百个,也达不到增加国子监人数的目的啊。
难道是说培养心腹,但朝堂上大部分都是跟着陛下一路走来的,应该算得上是心腹了。
还是说想通过培养这些少年英才,巩固朝廷的根基,防止日后出现人才断层。
又或者说是其它的目的?
总感觉距离真相就只差一层窗户纸,可就是捅不破。
几位大臣思来想去,也不敢妄下定论。
不如……
几人看向走在前面的柳安若。
她是陛下的近臣,且揣测圣意最在行,不如找时间去她那里问问。
几人心中打定主意后,随着人群走出宫外。
另一边,云栀离开大殿后,往御花园走去。
路上,遇到了正带着云宸逸玩闹的父母。
显然,爹娘是将他接进宫来玩了。
云宸逸,云景贤的儿子,再过几个月就五岁了,如今还有一个才几个月大的女儿云惜。
此时,云宸逸正在花园里面扑着蝴蝶。
在看到一身黑色龙袍的云栀时,云宸逸兴奋地跑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