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一一指着刚才她改造好的大铁桶:“这是我自制的简易木炭干馏炉,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将木头里面的水分和杂质去掉,制作成木炭。”
“木炭相比木头的燃烧效率高、烟雾少,而且木炭的高热值特性能够使燃烧更持久稳定。”
见孙桂丽听不懂,她干脆说的直白一点:“也就是说,木炭燃烧的温度更高,而且烧的久,这样到了冬天,晚上在灶坑里烧上木炭,可以让火炕热乎一晚上。”
“真能热一晚上?”
丁一一点头:“等到了深冬,白天炉子里也可以烧木炭,这样屋子里也就不冷了。”
见孙桂丽一脸新奇又羡慕的模样,丁一一直接说:“孙嫂子,等我做好了,给你一些你拿回去试试。”
“不用,我看看就行,反正这么多年都习惯了。”
丁一一知道她是不好意思拿,干脆的说:“孙嫂子,你看这样行不,剩下的这几个大铁桶,你来帮我弄,然后等我家的木炭做的足够用之后,你就把这几个大铁桶搬到你家去,你自己来做。”
孙桂丽双眼一亮:“真的可以吗?”
其实她还好,就是她家皮蛋,每年到了冬天,手和脚都会生冻疮。
到了晚上睡觉时,经常痒的睡不着觉。
到了开春后,春风一吹,生冻疮的地方就会干裂出血。
她每次看的都心疼,但却没有办法,毕竟他们在这里,年年都是这样过的。
“当然。”
对于自己人,丁一一向来很大方。
孙桂丽聪明、老实、有分寸,她喜欢和这样的人做朋友。
孙桂丽顾不上吃瓜子、喝麦乳精,直接开始干活。
虽然不知道成品如何,但她相信丁一一。
她说能做成木炭,就一定能做成,她说烧木炭可以暖和一晚上,就一定能暖和一晚上。
孙桂丽手脚麻利,做起这种活来比丁一一更加擅长。
丁一一只是知道原理,但并不擅长做力气活。
一上午的时间,孙桂丽将剩余的四个大铁桶都改造完了。
丁一一说要六七个小时,才能做成木炭。
于是,中午孙桂丽回家做饭,晚上的时候又来到了丁一一家。
刚好第一个干馏炉内的木炭做好并且已经晾凉了。
丁一一捡出来一部分装进背篓里,递给孙桂丽:“孙嫂子,你今晚先回家试试效果如何。”
“对了,孙嫂子,有一点一定要注意:若是木炭燃烧不完全,会产生一氧化碳,导致人中毒死亡,所以一定要确保燃烧环境通风,这样可以使燃烧更完全。”
见孙桂丽不太懂的样子,她再次解释:“必须要确保烟囱通畅,另外,要定期检查灶坑和烟囱的状态,确保没有堵塞或漏气的情况,避免一氧化碳回流到室内。”
“孙嫂子,这件事一定要谨慎,否则会危及到生命。”
孙桂丽这回听明白了,满脸严肃:“你放心吧,一一,我都照着你说的去做,回家后,我先检查我家的烟囱和灶坑,没问题之后我再烧。”
丁一一打算等沈明征回来,让他也检查下自家的灶坑和烟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