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定真实的情况,比这种传言之中形容的还要夸张些,以致于倒也真是让人有些好奇,他们这对儿天底下最为尊贵的父子俩又在玩儿什么游戏了。
只不过,即便这一切对那对父子来说,真的是游戏,对天下人来说,可却一点儿都不能当做儿戏。
故此,林如海说这话的时候,虽然是带着微笑的,但是目光之中还是隐约有些无奈的。
说到底,君王的心思,谁都没有把握能够完全猜得透。
即便是林如海这种心思玲珑的资深臣子,也不能说就可以完全把握得住。
特别是这种完全不按照牌理出牌的时候,那就更是让他心中有些没底了,急需有人一起探讨探讨,拿个主意。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出现了这种情况,他第一个想到的,不是亲朋好友、同袍幕僚,却竟然是自己不满十岁的大女儿黛玉了。
而且,以他的理智和敏锐,却丝毫没觉得这种变化有什么不对。
这件事情本身,便就已经能够说明,他这么做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这个年纪尚小的女儿,绝对有着能够探讨这件事的本事。
故此,他便在见到代钰的时候,直接将这话做玩笑一般地说了出来。
他心里知道,对于这个极其聪慧的长女来说,他只说这么一句话便就已经足够。
接下来他需要做的,不过就是等着听她说话,自己跟着作答和探讨便好。
他这个心思并没有露在面上,不过他的言行却早已经说明了这一切。
而代钰也是在第一时间便接收到了他的信号,并且对此也并没有觉得有什么突然和异样。
彼时代钰其实正在替他整理书房。
自从上一回被他带着见过了余太傅,并且发表了那么一番言论之后,代钰便就获得了在林如海书房自由出入,顺带每天晚饭前可以父女两人单独聊一聊正事儿的特权。
对此,已经满了六岁,虚岁都七岁了的林家小弟表示了无限的羡慕。
虽然如此,但是他也并没有表现出来什么嫉妒恨的心理。
因着这孩子这几年的确被代钰调理的不错。不仅是身体好了不少,便是心理健康上,也是比寻常的孩子好上不少。
所谓长姊如母,虽然说代钰不过只比林默玉大了三岁,但因着贾敏身子常年不好,近些年家中事儿多,她应付外头的事儿尚且力不从心,虽然说管照小儿子的衣食住行没有什么马虎,但是这心理健康的事儿,她可就顾不上了。
好在有代钰在。
她其实也并没有多管什么,只要她坐在一旁,哪怕什么话都不说,便能给人一种安定感。
看着她那张绝美又淡然的脸,便好似觉得这世上并没有什么事儿能够让人惊慌失措,就像有她在身旁,一切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故此,耳濡目染之下,几年下来,林家小弟也成了一个面色淡淡、情商极高的早慧儿童,他当然知道姐姐和父亲商量的是正事。这还不是他这个年纪应该知道的。但若是他到了姐姐的年纪,甚至,都不用等到姐姐的年纪,都能做得同她一样,甚至更好。
他是这么坚信着的。
不过家里人,除了母亲贾敏安慰了他几句之外,竟然也没有其他的人来就这个事儿跟他说道说道。
林如海自然是有他独特的教子方针,代钰原本还想着去跟小弟聊上两句的。后来见到他一切行动如常,并没有半点儿不高兴的样子,便就歇了这个心思。
既然他有这种气量,那又何必多此一举。
反正母亲贾敏已经去安慰过了,她和林如海便就只做没看到罢。这个小弟,将来肯定也非池中之物,自然从小儿便要要求严格些了。些许小事,何必太过小题大做。
林如海对此也是默认态度,故此,他们父女两个自是讨论他们自己的,留下倍感寂寞的贾敏没事儿就去看着小儿子读书习字,却反倒还常常被小儿子安慰,也是一片和乐的景象。
其实也难怪贾敏感到失落。
她原来也是能够参加这种涉及政事的谈话的。
但是,自从贾家越走越远,她又碍着情分没法儿完全同娘家断绝往来之后,林如海便渐渐很少在家里说朝堂上的事儿了。
毕竟,虽然说贾敏作为林家当家太太并没有要背叛林家的理由。但,林如海实在是对外母家的几个舅兄没有什么信心。
送进宫里去的那一位二舅兄家的嫡长外甥女儿的事儿还没个准信儿,隔房那位堂舅兄家里的长孙媳妇可是光明正大地每日里在家走来走去的。
别的不说,光这两件事儿,将来就是相当棘手的难题。
即便留着些口德不说“没有那金刚钻儿还想着揽那瓷器活儿”这种损话,但说到底,这还是两家政见不同造成的问题。
正所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近来在朝堂上的日子也颇不好过,既然实在是跟舅家走不到一处儿去,又不可能为了避嫌伤了发妻的心,便也就歇了将烦心事儿带回家里来的心思。
只不过,这种事儿,不跟人商量排解一下,其中的抑郁憋闷,也的确是够让人受的。
他原想着,自个儿慢慢排解忍耐一番也就罢了,谁料道事情竟忽然有了转机呢。
那日他本来是跟余太傅——现在应该称呼余大学士才对了,两个人在书房闲谈,却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女儿在不知不觉之间,已经成长到了这种程度。
以他的眼力和见识看来,长女这种见识和谈吐,那分明已经是个可以出谋划策的谋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