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一叶书库>(历史同人)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番外 > 第451章(第2页)

第451章(第2页)

【自打唐睿宗李旦退位后,他的日子并没有好过起来,确切的说这场政权的交接并没有因此而结束。

接下来咱们看看登基为皇后的武则天又做了哪些举措,咱们从一正一反两个方面举例分析。

首先是正面的,这里就不得不提武周时期的科举政策。

众所周知,武则天代表寒门,武则天登基后自然要扩大寒门势力,以此来打破朝堂的权利布局。】

听神迹再次提到科举,秦始皇嬴政立刻拿出专门记录科举制度的竹简。

相比听后世朝堂的争权夺利,秦始皇嬴政更加重视他们的政策。

【武皇武则天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度。

咱们之前讲隋朝的时候提过科举,隋朝时期虽然有科举但并不完善,科举的名额由五品以上官员推荐,因此隋朝时期的科举,寒门很难入仕。

咱们看看武皇武则天是如何改良科举制度,为自己乃至后世收集人才。

第一,缩短科举年限,由原本的几年一次科举转变为一年一次,并且增加录取人数。】

神迹讲到这里,公子扶苏不由的想到大宋后期的冗官。

看来不同的政策在不同的朝代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适合唐朝不一定适合宋朝,要学会融会贯通才是。

汉武帝刘彻也仔细听着唐朝的科举制度,每一位明君对人才都是求之不得的。

若后唐科举之策可行,汉武帝刘彻也打算推行革新。

“小心冗官。”赵匡美下意识的想到了他们大宋后世的冗官。

“三叔,唐朝的国土大,倒是不怕官员多。”赵德芳道。

赵匡胤……

【第二,增加了殿试环节,加大了皇权对选拔官员的主动权。

第三,创立了武举制度,选文官的同时不忘了选拔武将。

第四,密封卷,就是把考试的名字给糊住,此举一下提升了考试的公平性,这也是最早的匿名疲倦,沿用至今。】

唐高宗李治听到武则天登基后的举措,虽然不想承认,但是从这些举措来看,他的皇后的确比两个儿子更适合当皇帝。

登基之初,除了稳定政权外,最主要的还扩充自己的势力。

当然,不能和李显那样,直接破格提拔外戚,引起公愤。

“这有什么?”李显心中不以为然,不就是改良一下科举,说白了还是提拔自己人。

那和他提拔老丈人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么?

唐高宗李治一眼看出李显的不服,他真想晃晃李显的脑子,看看能不能晃出水来。

自己到底造了什么孽,生出如此蠢笨又自负的混账东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