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和大臣有同样的政治目标,实属难得。
接下来咋嫩早详细看看唐武宗和宰相李德裕君臣二人都做了什么。】
唐宪宗李纯默默记下宰相的李德裕的名字。
【第一,削弱宦官之权,和之前的宦官一样,唐宪宗李炎明升暗自降,夺了仇士良的兵权,最后仇士良告老还乡,死在家中。
第二,对外打赢了回鹘汗国,这条咱详细说说。
回鹘汗国也就是之前的回纥,因为内部分裂,到了唐武宗这代成了回鹘汗国。
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们手上也有十万大军,对唐朝的边境造成了不少的困扰。
朝中有大臣提出应该联合吐谷浑、党项等部族一起打击回纥。
但是宰相李德裕却不同意,他认为党项等外族根本靠不住,万一他们只看热闹不出力,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应该先安抚回鹘,瓦解他们。】
天幕中出现唐武宗的卡通形象,身边站着的是宰相李德裕,只见唐武宗李炎不住的点头,头上几个大字“都听宰相的!”
蜀
看到唐武宗头上那几个大字,阿斗不住的点头,对,都听宰相的!
【果然不出宰相李德裕若料,随后回鹘内部出现了分裂,一部分回鹘带着族人归顺了唐朝,令一部分继续和唐朝作对。
公元842年,回鹘乌介竟然劫持了大唐的和亲公主,但是唐武宗听从宰相李德裕意见,以防守为主,如此唐朝准备了一年。
公元843年,此时的唐军已经准备完毕,唐武宗任命大将石雄为大将,对回鹘发动突袭反击。
值得一提,唐武宗听从宰相李德裕的意见取消了太监监军。
这场大战,唐军大接,乌介可汗仓皇逃窜,大唐赢回了被抢走的和亲公主。】
天幕中又出现之前的画面,唐武宗头上那几个大字变的更大,“都听宰相的!”
【但是唐武宗和宰相李德裕还没来得及高兴,昭义竟然想藩镇割据,要知道昭义可是和河北三镇不同,他是一直受朝堂管辖的。
唐武宗自然不能同意,朝中有很多大臣劝唐武宗不能轻易开战,毕竟唐军刚和回鹘发动战争,哪有余力对付昭义。
但是宰相李德裕坚持出兵讨伐昭义,他们君臣二人又想到一起,于是唐武宗坚持出兵,最终平定了这场叛乱。
对外和对内两场战役全部胜利,朝堂的威严大大提升。
从这咱们就能看出此时的朝堂已经形成了以唐武宗和宰相为中心的集权。】
蜀
“好!”阿斗拍手叫好,特别激动。
唐宪宗,唐
唐宪宗李纯听到唐朝后期竟然出现如此君臣信任的局面,心中不由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