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也很感激,因为一般发配的都是伊犁或者是东北的苦寒之地,昆明那里宁家还有人在做官,可以照料到一二。
赵氏本来想随着上路,不过她还带着一个儿子,到底是不方便,决定还是回到山东老家去,赵氏可以帮着看管大房还有平萱这一房的田宅土地,两人都拿出了一成的收入给了赵氏。
宁安成上路出发了,临走的时候,让他带了一千两的散碎银票。
宁安和想的更加周到一些,在京城和昆明都有商铺的商家那里存了一千两,宁安成到了以后可以领取,这已经是提前说好的,因为万一银票被盗取了,那生活就不好办了。
平萱能帮到的是保证宁安成的顺利到达。
这样宁安成一家就离开了京城,从此消失在平萱的生活之中了。
文渊也跟陈先生接着出门了,明年就是大考之年,多多的历练还是有好处的。
平萱的生活又开始平静了下来。
韩氏在一切都安定了以后,也开始操心起来了。
次子宁文哲今年已经十六岁了,该成家了,本来早就说亲了,不过因为宁安和进京还有暗地里宁安成的事情给耽误了。
现在事情都过去了,家里条件更好了一些,大儿媳吴氏已经有喜了,小儿子更该娶妻了。
老太太的想法和韩氏一致,韩氏找到平萱,希望她能从中介绍一两家。
韩氏的想法里面,文哲与文渊年龄一样,平萱这里肯定有不少闺秀的情况。
她哪里知道平萱根本就把这件事情交给了定王妃。
结果等韩氏了解了平萱的做法以后,张大了嘴巴,半天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弟妹,你这样的想法是可以,但是嫂子不能啊!总不能让嫂子去问王妃要人选吧。”韩氏没好气的说道。
挑媳妇这么简单的,也就是平萱才能想的出来。
不过细细思量,定王妃肯定不会随便挑一个出来应付平萱,相信家世性情肯定都是极好的,又有定王妃当媒人,里子面子都有了。还省心省力,三弟妹怎么就这么有运气呢?
不行,韩氏有些嫉妒了,不能让你好命的光坐在一旁悠闲的看着,别人劳累个半死。
“三弟妹,文哲可是你的侄子,我们在京里时间还短,大伯那边虽然也是至亲,不过到底多年没有见面了,所以都要麻烦你了。”韩氏一想,平萱把挑子都撂给了定王妃,那自己也就都交给平萱了。
真是好主意,她就可以好好休息休息了,这一段时间可是操心坏了。
平萱看着韩氏两眼冒光,觉得头上直冒黑线,怎么大嫂什么时候也学会一推六二五了,那是她的儿子啊!
不行,帮忙可以,但是主力可不能跑。
“大嫂,我这个三婶肯定是要出人出力的。”平萱心里暗自盘算,这都叫什么事情啊,为了不被黑锅,只能这么办了。“不过决定权和相看的时候总不能是我这个婶子出面吧!”
韩氏一怔,这倒是真的。
韩氏想想,还是平萱更有福一些,定王妃的身份不同,所以见谁都行,而且有意相看世子妃的时候就给文渊选了人,平萱是什么力气都不用费,只用最后去敲定人选就成了。
“弟妹咱们可是说好了的,大的范围嫂子我就拜托你了。”
平萱算是知道了,自己逃不开,不过也好,这样也就了解一些人的嗜好、品行。反正定王妃那里的资料很多,从里面找找也能省不少的功夫。
“好的,大嫂,你可是把握框住了。我干了还不行吗?”平萱只能做了一副投降状态。
韩氏乐了,平萱长进很多,这是娘说的,而且要打好关系,她现在的做法是既省了心,又能和平萱更近一步,还能帮儿子挑个好媳妇,一举三得,真是好极了。
相信老太太也会满意的。
这一点韩氏倒是没有料错,老太太听了,很是高兴。
“你这一点是作对了,平萱挑选的人家肯定都不错,要我看,她回在定王妃那里去寻找资料的,你不是说过吗,她们的关系极好,连文渊的婚事平萱都交给了王妃,所以这次你可是想了一个好主意啊!”
老太太叹了口气,“文哲现在也仅仅是个秀才,还没有举人的功名,按照朝廷的制度,四品以上的官员子弟在京城的可以参加京城的乡试,这样文哲也就不用回山东了,要是顺利,希望明年的大比,宁家文字辈的都可以金榜题名。”
“娘,媳妇认为文渊是一定的,他是先皇钦点的举人,怎么可能不中,不过文杰和文哲,媳妇没底啊!”
“文渊在定王府读书多年,学问听说不错,文哲的婚事你也要跟着上心,平萱到时候多接触的人,你也多多的来往,不仅是帮到安和,也能帮到你的两个儿子。”
韩氏受教的点了点头。
平萱很快就从定王妃那里拿到了京城适婚女子的不少资料,家世背景、性情品貌爱好之类的应有尽有。
平萱看的是眼花缭乱的,这些都可以媲美现代的求职简历了,比那些还全面一些,简历上不会有家庭条件的说法,平萱拿到的更多来说是一份,所有能想到的都可以在上面找到。
定王妃听平萱要东西的时候,还高兴了老半天,总算是不用自己一个人唱独角戏了。
就说嘛,妹妹也要挑媳妇,总不能都是我这个姐姐的事情吧,还算是她有良心,知道我辛苦,还能自愿来帮忙。
看在平萱有这份诚心的份上,定王妃决定了她大人不计小人过,就原谅平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