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一叶书库>[红楼] 贾璋传 > 第265章(第1页)

第265章(第1页)

如今他们彻底完了。

等待这些人的结局不是流放三千里,就是充军发配,贾璋他们身上的隐患也彻底消失了。

京中风波甚大,西宁郡王心里也掀起了惊涛骇浪。

他们这位陛下的手段可真狠啊!

他连忙把那些勋戚人家私藏的财富全都槛送京师,交到绍治帝手里。

在这之后,西宁郡王自请回京养老,又举荐了接受他所辖防线防务的武官。

而这些人,全都是旗帜鲜明的帝党。

西宁郡王识趣的态度确实让绍治帝感到满意。

于是,他的请求很快就被批准了。

在西北防务被绍治帝亲信将官接手后,西宁郡王带着舆马随从回到了京城王府。

绍治帝没给西宁郡王治罪,还给了他们王府不少赏赐。

看着赏赐里面的玉如意与紫檀龙头拐杖,西宁郡王的心才彻彻底底地放了下来。

绍治帝愿意给他这些赏赐,意味着绍治帝认可了他举报自首、放弃军权的功劳。

他这回,也算是戴罪立功了。

虽然日后再也不能继续风光八面,但好歹可以像北静、东平二府一样混个安荣富贵,他已经心满意足了。

在这些勋戚纷纷落马后,荣国府又发生了一件喜事。

在贾琏的精心筹划下,他升任苏州府同知,补上了犯事勋戚空出来的缺儿。

这些年来,贾琏在顺天府一步一个脚印地熬到了正七品。

如今出任从六品同知[2],则是在官场上迈出了新的一步,真可谓是可喜可贺。

而史湘霓、芝哥儿、年幼的芙姐儿[3],还有姨娘粉蝶,也会跟随贾琏,一起前往江南烟波里的姑苏水乡。

第204章贾族家事紫鹃教红,主仆情深宝钗有孕

待到八月中旬时分,贾琏已经南去一月有余了。

据他信中所说,他在苏州府适应得不错。

苏州府气候怡人,上官很照顾他,林姑父同族的族人是当地的地头蛇,也给他帮了不少忙。

他还特意在苏州采买了一套钧瓷,在信中请求贾璋转交给林如海赏玩,顺便代他向林如海道谢。

而在中秋节后,乡试又一次开始了。

贾琮、贾芸等贾族中人,再次前往贡院考举。

贾璋的兰庭别居里面,也迎来了一些寄住的门生。

这些人是贾璋做考官时,点选过的那几个才华斐然的年轻人。

身为座师,贾璋还是愿意提前投资他们一下的。

给这些人一个免费住处、回答一下他们的问题,本就是惠而不费的事情。

而在乡试发榜后,贾琮居然踩着三百个录取名额的边儿中了举。

虽然只是孙山,但正因如此,才会让人觉得幸运。

听到报喜人来了后,贾琮之妻白蔷跟着贾琮一起喜极而泣。

身为读书人家的女儿,白蔷太晓得功名二字有多么难得。

秀才还好,举人、进士,这两者一个比一个难。

在三哥的襄助下,夫君他靠着水磨工夫,也能熬出一个秀才功名来。

但考举的难度要比考取秀才难很多。

即便有府里与三哥的襄助,即便夫君本人读书时很刻苦,他也不一定能够考上。

因为举人、进士这种东西,并不是资源多、攻书刻苦、教书的先生好,就能考中的。

若只靠好资源、好先生就能让人考上举人,那也不会有那么多勋戚豪族出身的子弟一把年纪还待在家里做纨绔,顶着白身招摇过市了。

所以白蔷才这么激动、这么兴奋。

她不仅仅因为贾琮考中了举人而激动,更因为贾琮踩着线考上的幸运感到欣喜。

贾琮这个名次,很难不让人感到庆幸。

毕竟,他再稍微考得差一点儿,他的名字就不会出现在桂榜上面了。

贾芸却没有贾琮这么幸运。

他并没有考中举人,即便是孙山之位也没有考上。

但贾芸心里不觉得失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