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雄性岩羊步步逼近,想用犄角把雌性雪豹撞到悬崖下。
&esp;&esp;雌豹发出虚张声势的吼叫,面对近在咫尺的敌兽,不肯退让分毫。
&esp;&esp;因为,身后有她的孩子。
&esp;&esp;她只剩下一个孩子了!
&esp;&esp;去年,夏末秋初,第一次当妈妈的拉姆生下三个可爱的幼崽。
&esp;&esp;刚出生的猫科幼崽,完全依赖妈妈的乳汁生存。拉姆为了哺育孩子,狩猎频率从十天一次提高到3-5天一次。
&esp;&esp;可是拉姆不知道,随着人类活动,喜马拉雅山脉的野生岩羊越来越少。
&esp;&esp;据调查,平均300头岩羊才能养活一头雪豹。
&esp;&esp;可她领地内,根本没有这么多猎物。
&esp;&esp;为了给幼崽提供足够的乳汁,拉姆受到本能和野性趋势,带着幼崽转移到猎物更丰沛的区域。
&esp;&esp;猎物聚集的地方,自然会吸引更多狩猎者。
&esp;&esp;拉姆选择的新猎场,是一头雄性雪豹的领地。
&esp;&esp;大型猫科动物除了狮子之外,都喜欢独居。
&esp;&esp;除了繁殖季节,雄性雪豹不欢迎雌性雪豹踏入自己地盘,何况还是带着幼崽的雌性雪豹。
&esp;&esp;拉姆带着幼崽东躲西藏,还是被领主雪豹察觉。
&esp;&esp;两头豹子狭路相逢,纵然她拼尽全力,最虚弱的小雪豹还是被咬死了。
&esp;&esp;拉姆因此受了伤,不敢继续留在雄性雪豹的领地。
&esp;&esp;受伤的雪豹,无法在峭壁间自如活动。
&esp;&esp;拉姆被迫移动到山下,将目标锁定在更容易捕捉的牲畜。
&esp;&esp;西藏境内遍地草原,许多牧民依靠养牛羊为生。早些年,因为雪豹经常捕食牧民的牲畜,一度遭到报复性射杀。
&esp;&esp;‘保护雪豹’的观念普及后,相关机构承诺赔偿牧民的损失,换来牧民和农户放下猎枪。
&esp;&esp;即使如此,并不代表雪豹能够轻易获得家畜。
&esp;&esp;家畜周围,往往有负责看管牛羊的牧羊犬。
&esp;&esp;健康强壮的雪豹,根本不把牧羊犬放在眼里。
&esp;&esp;但拉姆已经饿了很久,身体虚弱,还受了伤。
&esp;&esp;她很聪明,采取埋伏和游击战术,成功抓到了几次羊,勉强把幼崽拉扯到半岁。
&esp;&esp;半岁的雪豹幼崽能跑能跳,学会躲避敌兽。
&esp;&esp;拉姆的负担,并没有因此减轻。
&esp;&esp;半岁的崽崽已经断奶了,再也回不去‘只要拉姆活着,就能喂养崽崽的阶段’。
&esp;&esp;哪怕她消耗脂肪和血肉,分泌富含养分的乳汁,但幼崽更想吃肉。
&esp;&esp;作为母亲,拉姆必须为孩子提供足够的肉。
&esp;&esp;随着孩子们胃口越来越大,拉姆被迫提高狩猎频率。
&esp;&esp;打交道次数多了,牧羊犬完全摸清楚拉姆的行为模式。
&esp;&esp;某次偷袭中,好几只牧羊犬前后围攻拉姆,追着她回到巢穴,咬死了第二只幼崽。
&esp;&esp;打斗过程中,拉姆再次受了伤。
&esp;&esp;她没有时间休养,牧羊犬已经发现自己的巢穴。
&esp;&esp;为了保护仅剩的幼崽,坚强的拉姆带他转移到没有公豹,也没有牧羊犬的安全区域。
&esp;&esp;新家虽然远离天敌,但猎物太少太少。拉姆每天外出狩猎,消耗大量体力,却很少带回猎物。
&esp;&esp;长期为食物奔波,让拉姆变得越来越虚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