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王夫人盘算时,李莞的一句话如晴天霹雳,直接劈中王夫人的脑袋。
李莞道:“祖母住的荣庆堂,该修一修。也不知道当初是哪个脑袋被驴踢的建造师设计的,竟把荣庆堂建在了西南角。元妃娘娘回来探亲,看着也不像话。我看把原来西北角的院子好好修整一下,给祖母住,这个家才对了。”
这个世界的院子,坐北朝南。南边临街,比较喧闹。一般的宅子,西南角都是马厩或者养牲口的地方。而在安静的西北角给祖母养老,东北角给祖父养老。
李莞借着荣府诸人提装修的时候,正好拨乱反正。
元春封妃,邢夫人往荣禧堂就来勤了。在门口遇到了每天都会来的薛姨妈。
里边李莞的一番话,被她俩听得真真的。
薛姨妈心里一惊,这珠儿媳妇儿可真是厉害,处处按着王夫人那点小心思追着打。
薛姨妈不想触霉头,忙说头晕,告退了。
邢夫人听完李莞的话,笑得牙龈梆子露在外边灌凉风,都合不拢。王夫人又被怼了,可真痛快。贾家何止把老太太住的屋子乱放,还有东院呐。贾赦还是承袭了爵位的大哥,家都没有分,一道隔墙把大房一家就这么扔了出去。当年不过就是仗着王家得了势,又乘着大房娘子身子骨弱,闹不起来。
邢夫人春风满面地进了屋,接着李莞的话道:“珠儿媳妇儿说得太好了。合着把我们院子也修修,一家人中间隔个墙,还以为是两家人呐。”
邢夫人话里有话。大房跟二房如果算一家人,就得给大房该有的礼遇。如果算两家人,那也得把家明明白白地给分了。大房袭了爵位,是大宗,不是简简单单扔到东边小院子的事儿。
李莞笑而不语,心想,东院的围墙要是拆了。贾赦成天搂着小老婆喝酒,以及他跟他的狐朋狗友们干的那些破事儿,就在整个贾家人眼皮子底下了,他不一定愿意吧。不过,这是小工程,拆个院墙,百十两银子的事儿。
贾珠道:“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父亲,我看祖母的屋子,合着该修一下了。元妃回来,看着家里诸事顺利,合着也该心安。”
贾政沉默不语。当初讲老太太放在西南角,是王夫人的主意,贾政默认的。因为当时,二房在跟大房在老太太手里抢管家权。轻了老太太,也是抬搞二房的地位。虽然好处是拿到了,但是说出去实在不好听,何况是要迎接元妃省亲呢。
王夫人愕然。“不是……不是修园林吗?”
“按珠儿的意思修。”贾政最后拍了板。
贾母闻得此事,眼眶都湿润了。
她对自己的子女是极好的,哪怕荣庆堂当初被二房一家给挪到了西南角。贾母还是为着自己的子女想,装做很满意。俗话说,不哑不聋,不做阿家翁。她这个老太太,也是这样想,这般做的。
但如今孙子跟孙媳妇儿要重新把她接回该有的尊位,她怎么能不感慨,不感动呢。谁说水只往下流,乌鸦还反哺呢。
贾珠跟李莞合计了一番。西北角原本就有院子,只是那院子王熙凤两口子住着在。院子挺精致,无需大拆房屋,窗纱壁橱换新就好。
至于王熙凤两口子,其实本该住东院。他们应该跟自己的公公婆婆,既贾赦和邢夫人一块儿住。既然邢夫人提了要整东院的要求,那便给东院整整,让贾琏两口子跟自己爹妈一块儿过去。
一应盘算下来,公中的银钱是够了。
合理接待省亲,不奢靡浪费,也让一家人都体面。再说,荣国府本身就很大,一眼望不到边,约摸着是李莞前世所见的好几个小区连在一起那么大。荣国府的家底本身就比同元妃一起省亲的周贵人、吴贵妃的娘家家底要厚,又何必再去大修特修呢。
*
再说小孩子这边,自然也是在元妃娘娘要回来省亲的喜悦中。
黛玉将从江南带来的纸笔等物,当做礼物,送给宝钗、迎春、探春、惜春,宝玉及贾兰等人。
宝玉拿出一串珠子给黛玉:“这是北静郡王送给我的,叫鹡鸰香串,可珍贵着。现在送给妹妹了。”
贾兰挡在黛玉面前,对宝玉道:“这珠子是北静郡王给宝二叔的,往后王爷问起来,宝二叔怎么说?再说,这是男人戴的珠子,每颗珠子都那么大,不适合小姑姑戴。”
宝玉收回珠子,笑着道:“我再找个适合妹妹的珠子。”
贾兰道:“宝二叔,你看小姑姑何时对这些俗物感兴趣了?”
宝玉心想,林妹妹天生丽质,如出水芙蓉,天然雕饰,也确实不需要珠宝给她增加颜色。
“小姑姑,我们去看看“长风”和“玉门”的新家吧。”贾兰对黛玉道。
黛玉对珠串之类的物件本无兴趣,便欣然跟贾兰一起到后院去看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