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昔不如往日,此处也不是酒泉的清流。
大将军麾下,都尽量将水烧开了喝,以免疫病的发生。
李岩将御赐的酒倒入好几口煮着沸水的大锅中,又加上提香的草药,跟诸位将士大口大口地干着提气醒神的药酒。
喝完酒后,将士们在篝火前又跳起了舞。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热闹过后,将士们都休息了,只剩下了远处的鸦鸣,李岩觉得内心无比地充实。
在篝火前,他拿出那本已经翻旧的诗集。他翻到了《桃花行》,作者是潇湘子。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李岩笑着,用烧过的木炭做笔,在旁边批注:有没有妆都甚美。
“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李岩批准:天人合一。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李岩笑着写:倒底是人窥花?还是花窥人?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读到这一句,李岩迟迟无法动笔。听姐姐李莞说,林妹妹原先有不足之症。但是后来姐姐又给林家姑妈推荐了好几款健脾胃的食补。姐姐说,林妹妹最初拿到一碗黑糊糊的汤时,都怀疑人生了。一家人好生相劝,她一喝,黑糊糊的汤竟然是甜的,后边就主动要着汤喝了。
李岩是会煲汤煮粥的,他想,若是他煮那碗汤,要比姐姐煮得更清爽,一看就让人一眼爱上。
李岩旁批着:往后就不会再瘦了,只有融于自然之美。
第46章翠滴亭高手过招,林妹妹作葬花吟
交芒种节的这一天,荣府摆了各色礼物,祭送花神的。因为芒种过了,夏天就来了,众花谢去,花神退位。
大观园的女孩子们在这一天,或者用花瓣和柳枝编织成轿子或者马一样的小摆件,或者用绫绵、纱罗叠成小旗帜,用彩线系到每一颗树,每一朵花上。
一时间,院内被打扮得桃羞李让,竟有让燕妒莺惭之境了。
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李莞、熙凤,跟巧姐儿、柔姐儿及众丫鬟们,在园内玩耍。
“林姐姐要是还没回去,看到这风光,该有多欢喜。”探春道。
众人皆说平素最爱花的林妹妹,竟是家去了。今年没有共赏这满园的盛况。
“宝玉呢?这会子还睡觉不成?”熙凤问。
“我去闹了他来。”宝钗道。
宝钗辞了诸人,独自往怡红院走去。路上还遇到了从姑苏请来的那十二个小戏骨,叙了一会儿话,宝钗将其往诸人处一指。遂又往怡红院走去。
宝钗走到怡红院,袭人迎上来,说宝玉往潇湘馆去了。
而潇湘馆此时已经人去楼空。但宝玉很多次在潇湘馆廊外独自凭栏,被人看到过。
宝钗心知,在宝玉又在想林妹妹了,遂欲转身离开,却见一只如团扇般大小的玉蝴蝶,迎风翩然起舞。
宝钗拿出团扇,去扑那蝴蝶。那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地飞着,直把宝钗引到池中心的翠滴亭。
翠滴亭盖在池子的正中央,四边都是水,有游廊曲桥通向案边。翠滴亭外边围着雕镂隔子,上边糊着纸。
宝钗听到亭子里边有人讲话。母亲说,生意人靠的就是消息灵通。虽然听墙脚不太地道,但是宝钗就是挪不动脚了。
“你看看这块帕子是不是你的,是你的就拿着;要不是,就还芸二爷去。”
“就是那块,给我罢。”
“你拿什么谢我?”
“我许了谢你,自然不哄你。”
“那你不拿什么谢捡帕子的人?”
“他是个爷们,捡了东西,自然该还。”
“你不谢他,我怎么回他?”
“拿我这个给他,就算谢他了。可不许告诉别人,你发个誓。”
好家伙,男女私相收授啊。这芸二爷,八成就是监督种树的贾芸。那个收手帕的小丫头子,听声音,像是宝玉房里头的小红。
宝钗不打算掺和进去。做生意也不是得了点消息,就要进那个货。
“哎哟,咱们只顾着说话,就是有人在外边听,我们也不知道。不如我们把隔子都推开吧。”
宝钗听了这话,大吃一惊,走是来不及了。她心想,要是被知道我都听到了,怕日后生事。得想个金蝉脱壳之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