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道:“这是四五门子的话呢。”
小红一口气,把交待给她的四五家的事都给说了,而且还不出错。
李莞亦是赞不绝口。这么个能干丫头,放在宝玉那里,成天浇花喂雀,也是有些大材小用了。
“你明儿伏侍我去,我认你作干女儿。”王熙凤道。
李莞笑着道:“你原来不认得她?她是林之孝的女儿。”
王熙凤听后十分差异,笑道:“林之孝夫妻,锥子扎都不出一声儿,一对天聋地哑。到养了这么个伶俐丫头。”
李莞是喜林之孝夫妻的本分的,所以将采买之事给了他们。他们也一直兢兢业业地办事,不出纰漏。小红原是老太太送去宝玉处做事的,现在看,是怡红院埋没她了。
王熙凤道:“明儿我跟宝玉说,管她要你。”
李莞心道,熙凤也是个下手快的,看准的人直接就抽了。如今果子铺做生意挣的银两,李莞也是有份的。小红跟熙凤和跟她,也一样。李莞底下得力的人也多,包括宝玉屋里出来的茜雪,也是认真能干的。
小红瞅了眼李莞,她笑容和煦,如沐春风。再想着底下那些爱偷懒的婆子背地里说她的那些绰号,是她们瞎罢了。
小红出了李莞屋的门,就看到了两只麻灰的兔子蹲在院子里吃草。小红心想,莫非这就是宝姑娘刚刚寻的兔子?这两只兔子既不好看,也不可爱,活像两只大灰耗子,竟然还起了名儿,真逗。
小红的心松快起来,连脚步都是轻盈的。以后再也不用被袭人、晴雯、麝月、秋纹那几个大丫头给吃得死死的了。真好。
李莞从窗户中看着小红轻快的步伐,可想而知她换了一个欣赏她的环境的心情。
*
扬州林府交芒种节亦是热闹,枝头上也是挂满了编制的轿马、小旗帜等挂件。
跟热闹的荣府相比,林家人口就简单得多了。林家老太爷,老太太已经仙逝多年了。家中现在就林如海夫妻,黛玉,跟幼子林奕。两个姨娘是林老太太当时给纳的,从来都是摆设,她们也本份,一直相安无事。小丫头、婆子、仆从等也不过百来个。
这会儿,贾敏、黛玉、林奕、两位姨娘,丫鬟婆子们,都来院子里送花神。
热闹一番后,黛玉见到地上有许多凤仙、石榴等各色落花,心生感慨。回屋后,提笔写下了《葬花吟》:“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边防小镇。
窗前月光之下,李岩展开了潇湘子的《桃花行》,继续批注着。
“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李岩仿佛看到,惜花的林妹妹,在风中,隔着帘子看花。他提笔批下:快添衣。
“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李岩批注:花谢后还会花开,云卷后还会舒开来。莫愁。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李岩批注:独自莫凭栏,携三五伙伴。
“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李岩看到“泣”字,心中一颤,旁批:有我。
第47章逐缘
送完芒种,转眼就是夏天。这一年夏至过后,就不停地下着雨,不是淅淅沥沥的小雨,就是如瓢泼般的大雨,南方多地出现水患。这几日,总算见得天晴。
宝玉的小厮通传,“冯大爷家请。”
难得的好天气,况神武将军冯唐之子冯紫英这个人,一身豪气,宝玉颇为看得上。宝玉换了衣裳,命人备了马,带着焙茗、锄药、双瑞、双寿四个小厮,往冯紫英家而去。
一路走去,途中多了些衣衫褴褛的乞丐。听闻是连日下雨,南方遭了水患,便有了来京都逃难的难民。也不知道林妹妹在家过得好不好。宝玉正想着,就到了冯紫英家门口。
报于门子,冯紫英便出来将宝玉迎进去。薛蟠等人已经在里边等候许久。此外还有些唱曲儿的小厮;唱小旦的蒋玉菡;还有锦香院的姐儿,云儿。
跟大家见过后,宝玉捧着茶道:“前儿兄台说,有件大事,不知是何事?”
原来薛蟠生日那天,冯紫英含含糊糊地说了件“大不幸中大幸”的事,宝玉还记着在。
贾珠曾经告诫过宝玉,要他跟四王八公的子弟都远着些。但是现在贾珠不在家,天高皇帝远的。宝玉早就将贾珠的话抛到了脑后,哪里有热闹哪里去。
近年年成不好,听说先是蝗灾、后来又有涝灾。太上皇寿诞之际,皇上曾大赦天下。听说原圈禁老义忠亲王的府邸,悄悄解了部分禁治。坏了事的老义忠亲王虽然人没有了,但是他的子孙还在。那可是太上皇跟正宫娘娘的嫡孙。若是论血统,比当今的太子殿下还要尊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