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嬷嬷也不是旁人,而宝玉房里的晴雯受凉感冒之事,也不是大事。因此,李莞并不刻意避着王嬷嬷。
素云讲:“昨儿袭人的哥哥花自芳,把袭人接回去了,说是母亲病重。袭人不在,宝玉就把晴雯跟麝月喊他房里去伺候着。
麝月夜里说她出去走走。晴雯跑后边去吓唬麝月玩儿。晴雯仗着平素气壮,衣裳也不披,只穿着小袄。夜里冷风一吹,竟是病了。”
“哎哟哟。”王嬷嬷一脸“不应该”的表情,道:“这晴雯姑娘可真是,自个儿把自个儿给折腾病了。”
黛玉曾经住在潇湘馆时,跟晴雯关系倒是不错的。因此,王嬷嬷对晴雯也不陌生。此时王嬷嬷对晴雯既有关切,又有责这孩子大意了,自己不爱惜好自己的身子。
李莞问:“大夫看后怎么说?”
素云道:“大夫说算是小伤寒。不过是血气原弱,偶然沾染了些。只需吃两剂药,疏散开来就好了。”
李莞心中有数了,晴雯应该问题不大。
“那也还好。”王嬷嬷也道。
“但是,我离开之前,宝二爷看了药方,直道该死,该死',说那大夫拿着女孩儿们跟爷们一样治。说药方子里的枳实麻黄如何禁得。让打发这大夫,去请王太医。”素云道。
王嬷嬷道:“平时看宝二爷,时不时会犯一下子痴病,竟是通药理的。”
李莞道:“宝玉也看了一些书,只是不喜欢经济学问,不想到外边罢了。”
李莞心道,宝玉知道一些医理不奇怪。他待晴雯也是很不错的。
王嬷嬷回去后,正好李纹、李绮两个妹妹在林府里,让黛玉教她俩作诗。
王嬷嬷将晴雯生病,险些被庸医误治,又被宝二爷发现药方不对,还又给晴雯请太医之事,皆告诉了黛玉。
李纹跟李绮都说宝玉待晴雯很好。
黛玉也是如此想的。
李纹跟李绮见黛玉不说话,怕她多想,忙道,“我家哥哥房里没有这些。”“哥哥只一心待林姐姐。”
“我们姑娘当然知道岩哥儿的好。晴雯姑娘跟我家姑娘,原来也是不错的。为愿她好。”王嬷嬷两句话道出了黛玉的心思。
*
王太医给晴雯看过后,说出的病症跟宝玉之前请的大夫说的相仿,开出的药方里少了枳实、麻黄、芍药,加了当归、陈皮、白芍药这种温和的药。药的份量也减了。
宝玉直说,这才是给女孩子用的药。
原来,那王太医曾给宝玉看过病。那时候宝玉患了伤寒,饮食也停滞了。王太医瞧了之后说他经不起麻黄、石膏、枳实之类的虎狼药。宝玉那时候就记住了。
贾珠说宝玉是很聪慧的孩子,大夫说一遍他就记住了,还从庸医手里救了晴雯。
李莞点头,“宝玉聪慧是聪慧”。余下就不说了。
过了两日,李莞得了些野鸡、獐麅等野味,唤来素云跟墨竹给李家、林家也送一些。
黛玉看到素云,还询问了晴雯的情况,得知王太医给晴雯换了药后,便安了个心。
黛玉心道,太医院的大夫,比一般外边请的郎中,还是强多了。如今赛神医回了扬州,黛玉那点小心思又舍不得离开京都。
她又想起姜院判曾经说,要收她进宫做女医挚,只是父母还未首肯。此番晴雯看病的经过,让黛玉想去太医院的心意又多了几分。她心想着,跟李岩哥哥的婚期还有两年,要待她及笄之后;眼下无事,去太医院做个小药童,也无不可。
贾敏跟林如海起初并没有同意黛玉去宫里当女医挚。其原因主要有,一来,宫中太上皇和当今圣上两股势力交错,贾家的元春还在宫中做嫔妃,跟越氏皇贵妃疑有过争宠,宫里环境复杂,做女医挚也不能行差踏错半步。二来,林如海跟贾敏想着黛玉是要嫁人,将来相夫教子,生儿育女,这两年又何必在宫里折腾。
黛玉跟父母提过一次,父母没有答应后,她也就不提了。父母的意见也跟黛玉说过。但黛玉觉得她想去太医院当小药童,跟将来嫁给心仪之人,并不矛盾。
黛玉托雪雁将自己的心事告诉了李莞,希望大嫂子能帮她出出主意。
李莞便回了一趟李家,跟李岩讲了黛玉的心事。“赛神医回了扬州,林姑娘又想留在京都。眼下看到外边的大夫,以及王太医,对同一个病症,开出了截然不同的方子。她便生出想去太医院姜院判处当女医挚的心思。”
李岩心想着,黛玉想留在京都,应是因为他,故而心中喜悦。因为他,黛玉放弃了跟着赛神医继续学习的机会。李岩倒是觉得黛玉跟着姜院判学,也是一件好事。姜院判跟赛神医既师出同门,姜院判为人正直,医术也好,李岩放心黛玉去太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