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莞道:“我二叔养好后,被我祖母赶庄子上了。我祖母说,人不劳作,太闲了,会闲出一身病来。”
正说着,邢夫人也进来了。黛玉把挨着王熙凤的位置让给邢夫人,说去看平儿姐姐,便出去了。
邢夫人问李莞:“你家二叔跟你二婶和离后,你祖母竟是赶走你二叔啊?”
不一会儿,有小丫头子进来给邢夫人端来一盅茶。
李莞一边喝茶,一边淡定地道:“这有什么奇怪的。我家这些年里里外外的打理,还有两个妹妹的教养,都少不了我二婶。我祖母早就把我二婶当女儿来疼了。反观我二叔,就没干过好事儿,早年把家里的钱当流水花在外头,一跑就是十来年。我祖母没给我二叔气出毛病,都是我祖母福气大。”
邢夫人又似担心和关切地道:“只是你家两个妹妹,到时候咋说亲呀。”
李莞笑着道:“我两个妹妹样貌、品行,哪儿哪儿都好。我家祖母、婶婶都不着急。太太竟是替她们操这份心了。我替我家人谢过太太了。”
邢夫人失笑,心道,李家现在是新贵,多着巴结他家的人,何愁嫁女儿?
王熙凤对李莞道:“你家婶子也是个有福气的。”
“到底是我二叔靠不住,二婶跟他是委屈了。”李莞叹了口气,道:“说我二婶有福,是碰到了好婆婆。总算是有个家。”
邢夫人笑着对李莞、王熙凤道:“你们也是有福气的。”言下之意,是让李莞别说贾家的婆婆不好了。
李莞噌笑一声,不回答。她的婆婆虽然不好,但相公好,儿子争气,女儿活泼可爱。想着天底下没有那十全十美的事儿,李莞心里的那碗水一直是端得平的。
王熙凤却也不拂邢夫人的面子,道:“太太您也是顶好的。”
邢夫人是续弦,也不讨贾赦喜欢,在家说话都矮一等。不过,被人夸好,邢夫人又觉得自己这个婆婆当得还不错。
几人聊了半晌,李莞便出来寻黛玉。
平儿见李莞,便道:“刚刚碰巧宝姑娘来府里,把林姑娘也喊去一起玩了。”
自打宝钗搬离荣国府后,薛家母女还会时不时因各种原因回荣国府。眼下正值东府的丧事,也不失为薛姨妈带宝钗回来瞧瞧的理由。
小丫头子把李莞带到黛玉跟宝钗处,宝玉也在。
几人凑在一起,拿着纸笔在作诗。
宝玉拿起黛玉刚刚写过的诗赞不绝口
只听见宝钗道:“自古有言,“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总是贞静未主,女红次之。诗词之类,不过是闺阁游戏,可以会,也可以不会。咱们这般人家的女儿,也不需要这些才华的名誉。”
李莞听后,心中直呼,我的天呐,宝姑娘,你就是写不出来好诗,也不用这般拉踩会作诗的女子吧。
李莞道:“快给我瞧瞧。别的人家我不知道,我李家最是爱才了。”
黛玉的脸微红,遂又用团扇遮住面。
李莞笑了。黛玉刚刚被宝钗暗戳一通,竟也是没有生气的。
宝玉将黛玉的诗转给李莞。一共有五首小诗,分别写了西施、虞姬、明妃、绿珠、红拂这五个女子。
李莞直道:“好诗。”
宝玉道:“林妹妹作的这五首诗,不如就叫《五美吟》?”
李莞道:“甚好。”
宝钗却说:“作诗不论何题,只善翻古人的意,随别人的脚踪,就是字句精工,都算不得好诗。”
李莞:这……宝钗评价别人倒是很轻松。刚刚说会不会写诗都不打紧。看到黛玉的诗被夸后,又弄来这么高的评价诗的理论。宝钗今儿可是一首诗都没有写呀。
宝钗话峰一转,又道:“今日林妹妹的五首诗,可谓是命意新奇,别开生面了。”
打一棒子,再给颗糖。林妹妹都定亲了,对象还不是宝玉,宝钗还如此在意,真是……一言难尽。
李莞道:“可不是,我家人都喜欢林姑娘的诗。”
李莞再看黛玉,她沉浸在自己的小欢喜中,丝毫不介意宝钗的话。大嫂子的家人,也包含了李岩哥哥了。
宝玉见黛玉此状,先是一阵怅然,随后也坦然了。李岩哥哥在外保家卫国,林妹妹要嫁给他,宝玉也不想再给他们添堵。所有的心绪,都自己存下了。
这时有人报,“琏二爷回来了”。
贾琏从外边回来,带来了老太太的口信,说,“老太太明日一早到家,一路身体都好。打发我回来看看,明日五更仍要出城迎接。”
这些天,贾敬的丧礼上纷杂的事宜,把贾母拖得也够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