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笑着道:“你们刑部出清官儿,这是美德。贾家老太太看重人品。二姑娘为人纯善,老太太总是为她担心。若寻到可托付之人,老太太便能安心了。”
满庞道:“这事儿不是我一人做主。回去我还要问问我母亲。”
李岩笑着道:“等你的消息,大孝子。家到了。”
马车已经驶到了满庞家门口。两开的门,门口挂着两个灯笼。牌匾上的“满府”二字看着便让人心生踏实。
李岩随着满庞跳下马车,对着迎出来接他们的满庞母亲鞠了一躬。
满庞的母亲是个朴素和蔼的妇人,花白头发,把满府收拾得干净妥帖。
李岩行了礼后,便回到了李府,说过两日再来问他。
待李岩走后,满母问:“刚刚李家的哥儿过两日要来问什么?”
满庞这才把被贾家老太太看上他,想他做孙女婿的始末讲给母亲听。
满母道:“贾家虽然是高门大户,我们家也向来不攀附别人家的门户。但是,有句古话,积善之家,常有余庆。贾家的媳妇儿在外开的糕品铺子,口碑很不错,还常常接济需要帮助的人。咱隔壁的柱儿娘就租这贾家媳妇儿的铺子做小生意,遇到周转不过来的时候,还问有没有困难要解决的。这门亲事,只看人家姑娘愿不愿意来我们家。”
满庞母亲的意思,是她认可贾家的媳妇儿,贾家的姑娘是不会差的。只是看人家姑娘看不看的上满庞了。
过了两日,李岩如约又来刑部门口等满庞。“满兄考虑得如何?”
满庞把母亲的一番话讲给李岩听。
“伯母说的贾家开糕品铺子的媳妇儿,正是我姐。”李岩笑着道,“那就是说,只要贾家二姑娘点头。吾就可以帮着满兄一起准备三书六礼了。”
满庞略腼腆地笑了笑。想着那个坐在银白的月光中,安安静静吃点心的姑娘。
李岩在李莞处复命。
李莞听过李岩的话后,只觉得意外的惊喜。前年,她铺子的租户,柱儿妈,一时经营不济,差了租金,李莞念其是良善之人,不但宽限了缴租时日,还跟分析了生意策略。后来柱儿妈的生意好了,租金也周转过来了。
李莞本觉得是双赢的策略,对她来说,一个可靠稳定的租户,是很难得的。没想到自己无形之中利人惠己的行为,竟积攒了贾家的口碑。
“我去问二姑娘。”李莞道。
迎春住的缀锦楼此时比较萧条。迎春的乳母王嬷嬷,因盗了迎春的累丝金凤,被撵了出去。迎春的大丫鬟司棋病着,一直没大好。
此时的缀锦楼门口寥落着两个小丫头子在打瞌睡。
见李莞来了,忙进去通传。
迎春忙将李莞迎进去,又看到素云跟银蝶手里提着的各种糕品,有些喜出望外。
“大奶奶看姑娘吃中了中秋节的点心,又做了一道。”银蝶道。
“大嫂子,那日的点心特别清淡,每种都尝一遍,还不会腻。”迎春问,“怎么以前没发现那种吃法?”
李莞笑着道:“卖到外边的点心不放油不放糖,就不容易卖出去。毕竟喜欢吃甜的人多。至于中秋节嘛,换了口味,是照顾到一个特别的人。”因为李岩说过满庞的口味偏清淡。
“是岩哥哥吗?”迎春亲切地问。
“是跟岩哥儿一起来的满侍郎。”李莞道。
“原来是这样。”迎春点点头。
李莞笑着道:“老太太看上满侍郎了,想招他做孙女婿,不知姑娘意下如何?”
迎春大吃一惊,正准备往口中送甜心的手,停在半空中,惊道:“我?”
李莞笑着道:“老太太最放心不下的,便是姑娘的婚事。前儿老太太看到满侍郎为人很是得体,又打听到他尚未说亲,便让岩哥儿约家里来相看。满侍郎出身书香门第,为官清廉,姑娘若得如此郎君,安稳长久是有的。姑娘可以考虑考虑。”
迎春的眼眸湿润了,原来中秋节突然造访的白衣公子,以及那席清淡的菜和糕点,竟都是为了她的将来而准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