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王湛笑了笑,道:“该道谢的人是我。你本该在父母面前承欢膝下的年纪,把你弄宫来。这几日有想家吗?”
贾柔淑觉醒了前世二十来年记忆,心里年龄一下子就跃到了二十多岁,就不存在小孩子那般依赖母亲了。那时候她在外地读书,每年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家。如今的大小节气,她都能回家。她觉得在宫里吃趟瓜,将来出宫后,还能吹吹牛,感觉上是挺不错的。
贾柔淑摇摇头,表示自己不太想家,又觉得六岁小孩不应该是这般成熟的表现,于是又低下头,点点头,让自己看上去更像小孩该有的反应。
晋王湛笑着道:“等天气好了,带你们出去走走。”
贾柔淑听罢,瞪大了双眸。心道,你能出去吗?还带我们出去走走?不会又要扮小太监吧……
晋王湛甩了甩手腕,上次扮小太监溜出去,抄经书抄得手酸,还历历在目。不过也不打紧,就是被发现了,父皇和皇后会睁只眼闭只眼,母妃也不过是让抄经书。手酸就手酸,出去玩儿多痛快。
贾柔淑瞧晋王湛甩手,心领神会,据说他那会儿扮小太监溜出宫被发现了,被皇贵妃关着抄了好几天的经书呢。不过,他甩手的样子还是挺潇洒的,加上是个美少年的底子。
不知怎地,贾柔淑慢慢挪开目光。她这个体内住着一个二十多岁老阿姨的小心脏,怎么会对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儿噗通噗通起来?
贾柔淑在心里默念了好几遍,“颜控有毒”之后,又大方对晋王湛再次道了声谢。
见远处来了一行人,晋王湛对贾柔淑道:“外边冷,不用再送我了,你快回去吧。贤德妃那里也不用太着急,她生病时间并不长,消渴症多活动移动就好些。”
贾柔淑跟晋王湛伏了伏,便跟着嬷嬷回了永和宫。
来的一行人里为首的是个眼光滴溜直转的太监。他在晋王湛面前行了个大礼:“奴才拜见晋王殿下。”
晋王湛道:“夏公公免礼。”
那太监叫夏守忠,说来还跟贾家有些来往。过去往贾家传话,伸手就是千两银子的要。
这些事,晋王湛还是知道一二的,据他的心腹太监透漏,这个夏公公惯会敛财。而本朝的朝政目前尚无太监插手的余地,敛财的途径当然是后宫了。一般来说,管采买的是肥差。而夏守忠只是一个皇上身边负责传话的,照说并无实权。坏就坏在,他是皇上身边的人,吹口东南风,都够祈求恩泽的后宫嫔妃们暖上一阵子了。不光后宫嫔妃给他丰厚的赏赐,希望他在给皇上传话的时候,能照应一二。那些嫔妃家里的人,若在京城住,也少不了对其“孝敬”。
不用多想,晋王湛就知道,贤德妃在宫中,贾家少不了对这位夏公公的打点。
晋王湛对夏守忠的态度很淡。
夏守忠低头弯腰地立在路边,待晋王湛先走过。
明明是大冬天,夏守忠给吓了一身汗。他记得往日晋王湛待他不是这般冷淡啊,也不知道哪里惹到这位主子了。皇贵妃只有一位,地位等同于副后,又是大将军越垚的妹妹,在宫中的地位可见一斑。晋王湛又深得帝后喜爱,将来必是股肱之臣。
夏守忠待晋王湛走得很远后才敢挪动步子。他这会儿来是替皇上传话的,说今年的雪大,问皇贵妃这儿还需要些什么。
走进永和宫,但见刚刚跟晋王湛在雪里讲话的小姑娘,正被皇贵妃拉着手,给她嘘寒问暖。
夏守忠在宫里的消息很是灵通,听说贾家又送了个姑娘进宫,给四公主作伴读。夏守忠先还在纳闷,不知贾家是走了哪位的门道。虽然贾珠官居二品,但是也不是轻易说塞个人进宫,就能塞进来的。
他用余光扫了扫贾柔淑。那小姑娘六岁左右的光景,奶胖奶胖的,却是难得的好样貌,尤其是那双眼睛,透亮透亮的。将来若是抽了条,定是百里挑一的美人儿。如今晋王湛对她青睐有加,越氏皇贵妃对她也看重,贾家的门第不低,将来就是做晋王的正妃,那也是做得的。一个妃子不可怕,可怕的是受宠的妃子。如今皇子们还小,若太子有个万一,皇位保不齐还能落到晋王的身上。
夏守忠越想心里越发毛,跟越氏皇贵妃回完话后,忙将这些年受的贾家的银票按数额整好,尽快登门给还回去。
*
荣国府上下也在为这场大雪做准备,各屋各院的炭火、棉衣、棉被,都要张罗。
因为南边的战事,李莞捐了几个铺子,老太太心疼外孙女,从私库里拿出银子。贾宝玉那会儿还闹着要投军,名字都给报上去了。王夫人慌了神,破天荒让捐官中的银子。合在一起,贾家捐了三万两了。贾政在军中名册上除宝玉名字的时候,军官们看在他家捐了银子的份上,都十分客气。
这样一来,今年过冬,贾家的日子,就有些紧张了。各处的吃穿用度,都得算着过。不过高门大户,这处挪一些,那处补一点儿,就是拆东墙补西墙,也能把这个冬天挨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