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等胤祺的背影消失在拐角,林如海又扭头吩咐道:“赶紧让姑娘出来见亲戚,万不能失了礼数。”
&esp;&esp;说完,便匆匆往前头去了。
&esp;&esp;好在林如海刚从外头回来,尚未换上家常的衣裳,倒也不算失礼,他走到待客的厅外,扬声给贾母请安。
&esp;&esp;只听见屋内一阵衣物的窸窣之声,随后贾母苍老却掩不住喜意的声音传来:“姑爷快请进来。”
&esp;&esp;林如海这才跨进门槛,走进正厅。
&esp;&esp;只见原本开阔的正厅里,摆放着一扇乌木屏风,屏风上刻着四时风景图,春日里旭日初升,夏日里繁花似锦,秋日里硕果累累,冬日里白雪皑皑,那屏风隐隐散发着木头的清香,木料手艺无一不精。
&esp;&esp;避到屏风后的保龄侯夫人暗忖,这林家确实底蕴深厚,旁的倒也罢了,这木头却是百年的好木料,能保存地这般好,可见品质。若他们家得了这屏风,必然仔细收着,只有宴请重客时,才会领出使用。
&esp;&esp;这林家居然随便就摆了出来。
&esp;&esp;连一门双侯的保龄侯夫人都为这屏风惊叹,王子腾夫人更是对林家高看几分,人丁不丰的不足都被家族底蕴给弥补了。
&esp;&esp;唯有贾母还能定住,但她也同样心不在焉,随意应付林如海几句后,期盼地目光便不断地看向门口。
&esp;&esp;没多久,贾母一直盼着的人,黛玉,终于到了。
&esp;&esp;贾母连忙站起,就连屏风后的史侯夫人与王子腾夫人也有了动静,听见环佩之声,林如海连忙向贾母道恼离开。
&esp;&esp;林如海正是壮年,与这一屋子的亲戚且得避嫌,不然瓜田李下的,终非美事,贾母也知晓,自贾敏去了后,前些人林府闭门不出,与京中其他人几乎要断了往来,等到黛玉大了,林家后宅的交际往来便全由黛玉支应。
&esp;&esp;贾母连忙说道:“我们娘几个好生亲香,姑爷前头有事忙便先去,妇道人家的私房话,不是你这干大事的人该听的。”
&esp;&esp;林如海遂向贾母行礼,低声叮嘱黛玉几句,便离了正厅。
&esp;&esp;等到远去的脚步声消失,史侯夫人和王子腾夫人才从屏风后转出,一出来便拉着黛玉的手上下打量。
&esp;&esp;只见黛玉穿着一身湖绿色对襟裙子,头上梳着闺阁女子中常见的飞仙髻,髻上只简单的戴着金冠,金冠上嵌着拇指大的东珠,隐约显露着奢华。
&esp;&esp;王子腾夫人倒吸了一口冷气,这般品相的东珠,找寻不易,每年都是当做上好的贡品送入宫中,当年王子腾立了大功劳,宫中才赏了那么一小盒东珠,被她小心地收在库房里,轻易不拿出来示人。
&esp;&esp;这林家姑娘,却能在金冠上嵌上数十颗东珠,足见她深得宫中主子的欢心。
&esp;&esp;想到这,王子腾夫人更加热切。
&esp;&esp;史侯夫人的见识,只有比王子腾夫人更多的,她不仅看出了黛玉深得宫中主子欢心,还认出了按照这珠子大小,只有皇太后的宁寿宫能大手笔地赐下这么许多。
&esp;&esp;与绕了好几个圈的王家不同,史家可是黛玉母亲的舅舅家,这份关系日后可不能放着,必须好生走动起来。
&esp;&esp;今儿个带来的礼,还是薄了些,前些日子新得了些好东西,晚些时候使人送过来,史侯夫人低头盘算着。
&esp;&esp;正当王子腾夫人与史侯夫人各有计较之时,贾母已经将黛玉楼在怀里,心肝肉地疼过一遍了。
&esp;&esp;到底是嫡亲的外孙女,黛玉能有出息,贾母比谁都高兴,她一听到黛玉被赐婚为五阿哥福晋,想起早逝的女儿,在贾府先哭了一场,随后被王熙凤等人苦劝,才止住泪,连忙吩咐家中开库房,给黛玉找些合用的东西。
&esp;&esp;没想到到了府门口,却撞见了史家和王家的马车,四大家族同气连枝,既见着了,少不得周全几分。
&esp;&esp;她指着史侯夫人:“这是我娘家的侄儿媳妇,你母亲要叫一句表嫂的,你该叫表舅母。”
&esp;&esp;随后又指着王子腾夫人:“这是你凤嫂嫂的婶母,你便随了你凤嫂嫂,也叫一句婶母吧。”
&esp;&esp;两句话间,亲疏远近立显,黛玉心中也有了计较,只见黛玉口称:“表舅母,王家婶母”盈盈下拜。
&esp;&esp;黛玉既已得了赐婚,便已是皇家人,她的礼,史侯夫人与王子腾夫人又如何受的起,连忙弯下腰,将黛玉扶起,没口子的赞道:“早便听说林家姑娘才貌俱佳,最是难得,我往日里还不信,哪有这般好的姑娘,今儿个见了人,才觉着是我没了见识,那些话甚至都说不出姑娘半分的好。”chapte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