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昙花与战争: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神花”预言
年,郑成功率军横渡台湾海峡,欲驱逐荷兰殖民者。据《台湾外记》记载,军队登陆前夕,郑成功夜梦一株洁白昙花于月光下盛放,花心浮现“三日克城”四字。
次日,军中巫师解梦,称昙花乃“吉兆”,预示战胜。果然,郑成功仅用九个月便攻下热兰遮城(今安平古堡)。战后,他在赤崁楼(今台南)亲手栽种昙花,并留下诗句:“一夜花开天下白,千年气节照汗青。”
三、昙花与外交:乾隆皇帝的“昙花外交”
世纪,欧洲植物猎人疯狂搜集中国奇花异草。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随行植物学家约瑟夫·班克斯特意向乾隆皇帝请求昙花标本。
乾隆深知昙花稀有,便以“此花非凡俗可赏”为由婉拒。但为彰显天朝物产丰饶,他命宫廷画师绘制《月下昙花图》赠予英使。画中昙花于太湖石旁绽放,题诗“一瞬光华非易得,千年灵气此中藏”,暗讽英国人贪求无度。
四、昙花与科学:达尔文的遗憾
年,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适者生存”理论,却对昙花的极端繁殖策略感到困惑。他在笔记中写道:
>“昙花(epiphyu)为何将全部能量集中于一次短暂绽放?这种看似‘浪费’的生存方式,如何通过自然选择保留?”
年,达尔文委托在华传教士采集昙花种子,但因海运延误,种子抵达英国时已失活。他在信中叹息:“或许昙花的秘密,注定属于东方的夜晚。”
五、昙花与文学:张爱玲的“刹那即永恒”
年,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写道:
>“范柳原说:‘我们那时候太忙着谈恋爱了,哪里还有工夫恋爱?’流苏觉得,他们像昙花,开的时候轰轰烈烈,败的时候无声无息。”
现实中,张爱玲本人亦痴迷昙花。年抗战胜利夜,她在上海公寓守候昙花开放,并写下散文《夜营的喇叭》,将昙花比作“乱世中的静美”:“看它拼命地开,拼命地落,仿佛要把一生的力气都用光。”
一、佛典禅意:昙花一现,刹那永恒
《法华经·方便品》(鸠摩罗什译)
>“譬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
注解:
“优昙钵花”(梵语:udubara)即佛经中的昙花,三千年一开,象征佛法难遇。后世“昙花一现”成语即源于此。
唐·贯休《偶作》
>“风撼芙蕖满院香,昙花相对笑人忙。
>夜深雨过月明处,一朵瑶池雪未央。”
赏析:
禅诗以昙花比喻脱世俗的清净境界,昙花绽放时,世人却忙于俗务,唯有明月见证其绝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二、孤高傲世:不与群芳争艳
宋·苏轼《昙花》
>“优昙花好不轻开,只为尘缘未许来。
>一夜月明风露下,世间能得几人猜。”
赏析:
苏轼借昙花孤高自持,暗喻君子不轻易示人的品格,唯有知音方能领会其美。
明·王世贞《昙花》
>“玉骨冰肌月下魂,夜深谁与共黄昏?
>不随桃李争春色,只向瑶台寄一痕。”
赏析:
昙花不屑与百花争春,只在深夜独自绽放,象征文人高洁傲世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