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秦朝末代的权谋家与掘墓人
赵高(?—公元前o年),秦朝末年的权臣,是中国历史上臭名昭着的奸佞之一。他通过阴谋手段攫取权力,架空皇权,残害忠良,加了秦朝的崩溃。作为秦二世胡亥的幕后操纵者,他主导了“沙丘之变”“指鹿为马”等着名事件,最终被秦王子婴诛杀。赵高的权术与暴政,成为后世讨论权臣误国、政治腐败的典型案例。
---
一、赵高的出身与早期经历
身世之谜
关于赵高的出身,历史记载存在争议,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赵国宗室后裔
《史记·蒙恬列传》记载,赵高本是“赵之疏远属”,即赵国宗室的远支。秦灭赵后,赵高家族可能被迁入秦国,沦为低等官吏或奴籍。
()秦国宦籍之人
另一种说法认为,赵高是秦国本土人,其家族因罪被纳入“宦籍”(一种为官府服役的户籍),使他得以接触宫廷事务。他精通法律和文书,逐渐受到秦始皇的赏识。
()是否为宦官?
传统观点认为赵高是宦官(阉人),但现代学者如李开元等提出质疑,认为“宦”在秦代未必指太监,而可能是宫廷近臣。不过,赵高确实担任过“中车府令”,掌管皇帝车马,并负责符玺事务,说明他深得秦始皇信任。
秦始皇时期的赵高
赵高因精通律法、善于逢迎,被秦始皇任命为中车府令,并担任公子胡亥的老师。在此期间,他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并暗中培植势力。
---
二、沙丘之变:篡改遗诏,拥立胡亥
秦始皇之死(前o年)
秦始皇在第五次东巡途中病逝于沙丘宫(今河北广宗)。临终前,他命赵高拟诏,召长子扶苏回咸阳主持丧事,暗示传位于他。
赵高的阴谋
赵高与胡亥关系密切,担心扶苏即位后自己失势,于是决定篡改遗诏。他拉拢丞相李斯,利用其贪恋权位的心理,成功说服李斯合作。
篡改遗诏的核心内容:
-指责扶苏“不孝”,命其自尽。
-指责大将蒙恬“不忠”,命其交出兵权。
-改立胡亥为太子。
扶苏之死与胡亥登基
扶苏接到假诏书后,未加核实便自杀,蒙恬被囚禁后亦被迫服毒。胡亥顺利即位,即秦二世,赵高被任命为郎中令,掌控宫廷禁卫,成为实际掌权者。
---
三、赵高的专权与暴政
铲除异己,清洗朝堂
赵高为巩固权力,怂恿胡亥诛杀潜在威胁:
-屠杀宗室:胡亥的兄弟姐妹(如公子扶苏、公子将闾等)被以谋反罪名处死。
-迫害功臣:蒙恬、蒙毅兄弟被杀,冯去疾、冯劫等老臣被迫自杀。
-架空李斯:赵高利用“谋反”罪名,陷害李斯,使其被腰斩灭族(前o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