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这些人或是家里的女儿做了皇后被封了爵位,或是家中子弟考取了功名,正式在朝中做了官。
&esp;&esp;虽说这些人家各自都有自己的盘算,但在事关外戚的利益上,他们都是一致的,也算是一股不小的势力。
&esp;&esp;但像傅家这种新来的,肯定是没什么话语权的,只有旁听的份。
&esp;&esp;知道了自己家人就要入京了,瑶光也算放了心,又问燕姑姑:“我向姑姑打听两个人,是和我同出商阳县的秀女,一个叫陈思,一个叫申睿。不知姑姑晓得他们的去处吗?”
&esp;&esp;燕姑姑笑道:“下官想着姑娘会问,已经托人打听清楚了。后宫多了位申常在,祖籍正是山东商阳县。至于那位陈姑娘,福气不如姑娘好,被皇后娘娘指给了信王次子为正妻。”
&esp;&esp;信王是当今天子的异母兄弟,第一代信王是先皇的第三子,标准的近支宗室。如若不然,也轮不到帝后指婚。
&esp;&esp;瑶光道:“这也算个好去处了。”
&esp;&esp;至少对陈思来说是个好去处。
&esp;&esp;陈思胆子不大,虽然聪明却不善决断。又因着在济南府时淹死的那个秀女,她对皇宫生出了心理阴影。
&esp;&esp;嫁进信王府,有圣人赐婚的名头在,没人敢怠慢她。以陈思那不爱惹事也不爱出风头的性格,能保一世安稳富贵。
&esp;&esp;只不过,她的父母就不能入京共享富贵了。若再是个没成算的,陈思嫁入信王府的好处,大部分都会被主支的陈大户拿走。
&esp;&esp;瑶光用了午膳,因不好出去走动,就躺在榻上消食。红绒不知从哪里找来一本游记,让她看着打发时间。
&esp;&esp;那些市面上流行的话本子,宫中是不许存在的。就算哪个宫的娘娘爱看,也只敢藏起来偷偷地看,不敢让人知道。
&esp;&esp;“你们也不用都围在这里,留一个人陪着我就行,该去休息就去休息。”
&esp;&esp;她上辈子也算是吃过见过的,眼皮子还没那么浅,乍然富贵就想着前呼后拥。
&esp;&esp;前世看《红楼梦》时,有一节“贾母掰谎记”,按照里面的说法,等她成婚之后真做了王妃,恐怕连出恭都有几个丫鬟跟着。
&esp;&esp;像这种身边不围着人的日子,以后想过也没有了。
&esp;&esp;皇后召见三人对视了一眼……
&esp;&esp;三人对视了一眼,燕姑姑直接拍板:“你们小姑娘家坐不住,我在这儿陪着姑娘,你们俩出去玩儿吧。”
&esp;&esp;“多谢姑姑。”翠娥当先道谢,拉着红绒一起行了告退礼,便乐滋滋地出去了。
&esp;&esp;瑶光借着书册遮脸,往门口看了一眼,便又若无其事地挪回目光,把全副心神都投注在了游记上。
&esp;&esp;古人写的游记她也是看过的,就是那本许多人都耳熟能详的《徐霞客游记》。
&esp;&esp;若论文笔,手上这本绝对比不上徐霞客写的。而且这个作者还颇爱炫技,许多用词都很生僻。若是一处两处如此还能说是巧合,多处都是如此,说不是故意的谁信呀?
&esp;&esp;她坚持了有两刻钟,实在是看得头疼,便把书合上放在榻前的小几上,对燕姑姑说:“我睡一会儿,若是有人来了,姑姑叫我。”
&esp;&esp;“姑娘睡吧。”燕姑姑顺手把薄毯盖在了她的身上。
&esp;&esp;=====
&esp;&esp;坤宁宫,坤仪殿。
&esp;&esp;崔姑姑袖着手走进内殿,弯腰禀报道:“娘娘,畅音阁那边来人了。”
&esp;&esp;皇后正在窗前看书,闻言便收起书转过头来,问道:“是哪一个?”
&esp;&esp;崔姑姑道:“文姑娘那里的人先来的,傅姑娘那里的人要稍后一些。”
&esp;&esp;文姑娘就是准太子妃,祖籍浙江金陵府,一个地道的江南美人,生得温文秀丽,一身的书卷气。
&esp;&esp;虽说文姑娘也是秀女,但她和别的秀女不大一样,属于内定。
&esp;&esp;五年前,圣人的姑姑义阳长公主建言:金陵地区有一女,出生时红光满室,整个院子都是香的。更有高人推算,说此女大贵,日后必母仪天下。
&esp;&esp;天子要了这姑娘的生辰八字,命钦天监反复推算,证明义阳公主所言不虚。
&esp;&esp;然后便命人将年方十岁的文姑娘接到了京城,由皇后接见过一次后,便养在了义阳公主府。
&esp;&esp;之所以选秀定在今年,就是因为文姑娘到了及笄之年,可以和已经二十三的太子成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