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宫女服侍她穿衣时,看见她脖子挂的锦鲤玉佩,觉得这样材质的玉不大相配,便低声建议道:“珍宝居也有好玉匠,不若换成羊脂玉的?”
&esp;&esp;瑶光若无其事地说:“你有所不知,这不是普通的玉佩,而是我家祖母在许天师神位前供奉了七七四十九日的平安符。”
&esp;&esp;那宫女闻言,立刻就知道自己唐突了,连忙陪笑脸。
&esp;&esp;瑶光没和她计较,摆手道:“不知者不罪。说起来,今日是我辛苦你们了。”
&esp;&esp;“不敢,不敢,这些都是奴婢们应该做的。”
&esp;&esp;话虽如此,但众人离去时,瑶光还是每人给了一颗金锞子,领头的太监和女官每人给了五颗。
&esp;&esp;皇宫之中,钱可真不禁花。
&esp;&esp;不过,想到朱女官说,没被选做婚服的六套大礼服,也会作为嫁妆一起送到晋王府,她又觉得自己赏出去这点不算什么了。
&esp;&esp;虽然这辈子她大概只能结一次婚了,但古代成婚时穿的大礼服,平日里参加各类重要宴会也是能穿的。
&esp;&esp;以后自己过日子,能省则省嘛。
&esp;&esp;就她所知,杨婉和李思蓉成婚时多做的那两套,内务府和尚服局根本就没再提过。
&esp;&esp;大婚终至到了冬月十七这……
&esp;&esp;到了冬月十七这天,内务府分给瑶光的另外十个陪嫁被送了进来。这些人天还没亮,就等统一在了院子里。
&esp;&esp;如今已是寒冬,北方的冬天,哪怕晴空万里的时候,也干冷异常。在屋子里不拢火盆都觉得难受,何况是院子里?
&esp;&esp;这些人虽然因做了陪嫁的缘故,都穿上了内务府新发的棉衣。但棉衣再厚,站在寒风里一动不动,滋味儿也可想而知。
&esp;&esp;当瑶光醒来之后,得知这些人四更天就已经来了,震惊之余,忙叫燕姑姑吩咐其中两个去提了姜汤来,叫他们先喝点热乎的暖暖身子。
&esp;&esp;因着她在畅音阁只有两间房,不可能让这些人都进来,索性就都不让进来。
&esp;&esp;瑶光自己出了钱,从光禄寺拿来很多高油高糖的点心给他们吃。
&esp;&esp;这些东西,在现代人看来都是不健康的垃圾食品。岂不知现代人眼中的垃圾食品,对肚里没油水的古代人来说,都是上佳的补品。
&esp;&esp;哪怕这些点心从光禄寺送到畅音阁时,大多数已经凉透了,这些人就着热水吃到嘴里,依旧觉得又香又甜,对瑶光感恩戴德。
&esp;&esp;作为新娘子,瑶光今日是没有早膳可用的。
&esp;&esp;内务府的梳头娘子和喜娘都是赶在瑶光醒来前一刻钟来的,燕姑姑带着翠娥和红绒,先伺候着瑶光沐浴洗漱干净,梳头娘子才被允许入内梳妆。
&esp;&esp;这时候的新娘妆面,主打一个人鬼难辨。
&esp;&esp;瑶光也不准备标新立异,任由梳头娘子拿着香粉和胭脂,不要钱似地在她脸上作乱。
&esp;&esp;妆成之后,是物理意义上的“唇红齿白”。
&esp;&esp;若是夜晚灯光的照耀下露齿一笑,十个人看见了能吓晕九个。
&esp;&esp;等妆化到一半,卢氏带着大小周氏也来了。玉微没来,小周氏把照看玉衡的重任交给了她。
&esp;&esp;也是到了今天,瑶光才从卢氏口中得知,虽然她这个准皇子妃不能从娘家出嫁,但她的娘家也是要办酒宴的。
&esp;&esp;至于招待的客人,都是同住戚里的外戚们。但凡关系和新郎没出五服的,都要带着礼物到傅家去赴宴。
&esp;&esp;傅家那三进的院子肯定是装不下的,不过戚里专门有一条街,就是给外戚们大摆筵席的时候用的。
&esp;&esp;因着晋王要成婚,谁也没敢在这时候占地方。
&esp;&esp;这时候妆已经梳好了,礼服等到吉时前半个时辰再穿就行。这中间的空档,就是特意留给新娘子和娘家人说话的。
&esp;&esp;阮子娴给卢氏三人见了礼之后,就很识趣地退远了。
&esp;&esp;卢氏看了她两眼,低声对瑶光说:“这位姑娘是个有后福的,你日后可与她再亲近些。”
&esp;&esp;瑶光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了,头上繁重的首饰压得她差点没叫出声来。
&esp;&esp;——就算她再想树立“简朴”的人设,今天这种日子,该往头上戴的,一件也不能少。
&esp;&esp;就这,还有一顶九翟冠没戴呢。
&esp;&esp;大周氏安抚道:“忍忍吧,就这一天。”
&esp;&esp;小周氏把剥好的鸡蛋送到她嘴边,“来,将就吃点吧,今天你也不能吃别的。”
&esp;&esp;瑶光一口气吃了两个鸡蛋,觉得火烧火燎的胃好受了许多。
&esp;&esp;她轻轻舒了口气,低声问道:“才来京城就要举办大宴,家里还揭的开锅吗?”
&esp;&esp;卢氏微微一笑,说:“放心,办宴席的钱都是内务府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