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瑶光满脸崇拜地看着他,眼睛里全是小星星。景阳得意一笑,吩咐道:“还不快去拿?”
&esp;&esp;这回没人再敢反驳了,王喜立刻吩咐小太监,不多时就拿了两个下人铲雪用的木锨。
&esp;&esp;至于铁锨他们是不敢拿的,一是重,怕累着主子;二就是铁器危险,怕两个主子没分寸伤到了。
&esp;&esp;雪停了已经有一会儿了,下人勤勉,已经把各处来往的道路清理了出来。
&esp;&esp;至于多余的积雪,还要防备主子们要赏景,动都没动一下。
&esp;&esp;如若不然,他们想要堆雪人,还得让人从外面运雪过来。
&esp;&esp;宗室王府瑶光在家时每年都带着弟……
&esp;&esp;瑶光在家时每年都带着弟弟妹妹们一起堆,对于怎么做心里门儿清。
&esp;&esp;在她的指挥下,两人先是把地上的积雪推在一起,拢成一个大包,又滚了一个比大包小些的雪球,齐心合力抬起来放在大雪包上,雪人的雏形就有了。
&esp;&esp;剩下的就是修饰。
&esp;&esp;瑶光又要了两个小铲子,带着景阳一起,一点一点把雪儿的轮廓修了出来。
&esp;&esp;然后就是用两块碳做眼睛,半截胡萝卜做鼻子。枯树枝不好找,就拿了两个扫帚插上去做手。
&esp;&esp;一通忙活,两人都大汗淋漓。瑶光插着腰看自己的劳动成果,只觉得志得意满,问道:“怎么样?”
&esp;&esp;景阳诚实地点评道:“虽比不上宫中的冰灯,但颇有野趣。”
&esp;&esp;瑶光拍手道:“那就再堆一个,做成一对,正好你一个我一
&esp;&esp;个。”
&esp;&esp;这原本就是两人商量好的,景阳自然无有不应。趁着这股兴头,两人又堆了一个差不多的,正好一左一右分列在书房外的两侧,就像两个憨态可掬的护卫一般。
&esp;&esp;他们俩玩得高兴,底下人却是胆战心惊。
&esp;&esp;眼看两个雪人都堆完了,燕姑姑和王喜也顾不上会被训斥,一左一右拿着斗篷把两人裹了个严实,不住地念叨着:“出了汗就更不能吹风了,不然以后要头疼。太医院开的药您又不爱喝,到时候遭罪的不还是您自己?”
&esp;&esp;这回两人都没反抗,被他们推搡着回了正院,立刻就有沐浴用的热水送了上来,又是洗又是泡的。人还在浴桶里,就各自被灌了一碗热腾腾的姜汤,说是要把所有寒气都发出去。
&esp;&esp;半个时辰后,分开沐浴的小夫妻,才各自顶着半干的头发,重新在卧室相遇。
&esp;&esp;两人对视了一眼,不约而同松了口气,又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esp;&esp;时人以为室大多阴,卧室的面积并不大,还被屏风隔成了内外两个空间。内间的床是主子们夜里休息用的,外间的榻则是白天供主子们歇脚,晚上谁守夜谁睡。
&esp;&esp;床侧的空地上放了一张梳妆台,梳妆台的旁边还放了个小立柜,专门给瑶光放胭脂水粉和常戴的首饰用的。
&esp;&esp;外间靠窗的地方也有一张桌子,上面摆着一个耸肩美人瓶,一年四季都插着应季的鲜花。
&esp;&esp;如今寒冬腊月里,寒冷的北方连梅花都不开了,里面插着的是内务府的巧手工匠做出来的假花。
&esp;&esp;这些花以金铜合金做成枝干,以墨绿色绸缎做叶子,彩色蚕丝做花瓣,细碎的宝石做花蕊。一眼看去,真假难辨。
&esp;&esp;桌子左边的地上,放着一个四足青铜方鼎,鼎中填了大半的土,种着一棵四季常青的松树盆景。
&esp;&esp;盆景根处铺着鹅卵石,鹅卵石的四周又有颜色翠绿鲜嫩的苔藓。整个盆景在寒冬里摇曳出绿色的生机,看得人眼明心亮,神清气爽。
&esp;&esp;桌案对面本是空着的,只在墙上挂了一副《徐贤妃进谏图》。但昨天收拾嫁妆的时候,瑶光顺便让人把图收起来,抬了个小书架摆在那里,摆了一套四书五经和几本游记。
&esp;&esp;这些书不多,只占据了书架的三分之一,剩下的空荡荡的不大好看。景阳提议再让文华馆送些新书过来,却被瑶光否决了。
&esp;&esp;“不是说新妇三日后要回门吗?到时候叫我奶奶弄些她收集抄录的各种经书。我从小就跟着她学,半途而废可惜了。”
&esp;&esp;景阳想到内务府调查的傅家资料里,关于老太太卢氏的职业部分,神情有些古怪,问道:“老夫人当真会捉妖?”
&esp;&esp;虽然这是个人人都知道有鬼狐存在的世界,但在世间行走的所谓高人们,十有八九都是骗子,只有极少数是真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