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一念至此,芥蒂骤生。
&esp;&esp;好在她是多年养出来的城府,不管心念如何转动,面上都不动声色,求教之情诚恳极了。
&esp;&esp;见她如此,长公主满意了,也不再卖关子,直言道:“皇后一直对甄妃心存不满,甄妃之所以一直没有封号,就是皇后出手压着。
&esp;&esp;圣人虽然敬重皇后,没因甄妃打中宫的脸,却也因此心生不满。他让娘娘管家,本就是抱着制衡皇后的心思。若是娘娘主动向皇后求和,你觉得圣人会怎么想?”
&esp;&esp;文氏瞳孔一缩,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背后升起,迅速蔓延至全身。
&esp;&esp;——今日之事,本就涉及甄妃。若她真的拿此事去求皇后,难保对方不趁机对付甄妃。
&esp;&esp;到那个时候,便是圣人知道皇后和甄妃的恩怨,她也难免落个“难堪大任”的印象。
&esp;&esp;很多事情是不能多想的,文氏的思维一经发散便不可收拾。
&esp;&esp;她甚至忍不住想:太子让我去找皇后,料到会产生的后果了吗?他是料不到呢,还是根本不在乎我这个太子妃?
&esp;&esp;又想到因圣人的缘故,太子和皇后虽是亲生母子,彼此却极为生疏。太子是否想拿她这个太子妃做投名状,修复和母亲的关系?
&esp;&esp;长公主看着她不断变换的脸色,虽然不知道她脑补了些什么,却知道自己已经劝住了对方。
&esp;&esp;作为太子妃的教养者,她算是对方的半个娘,长公主府也算是文氏的半个娘家。
&esp;&esp;文氏自幼离家,和本家父母并不亲近。且文家原本只是地方豪绅,举家迁入京城之后,更是连原本的根基都丢了。
&esp;&esp;也就是说,太子妃最大的依仗,就是她这个长公主。
&esp;&esp;长公主推荐文氏,又不是为了做慈善的,付出多年自然要讨些回报。
&esp;&esp;她提点文氏的那些都是真的,圣人是真的不希望太子妃和皇后同气连枝。
&esp;&esp;但为圣人办差的同时,也不妨碍她为自己谋些私利。
&esp;&esp;——皇后不能成为太子妃的的助力,太子妃才会一如今王地亲近她这位养母呀。
&esp;&esp;后宫纠纷太子妃沉吟许久……
&esp;&esp;太子妃沉吟许久,神情逐渐坚定:“多谢姑奶奶提点,本宫明白了。”
&esp;&esp;——她知道该怎么做,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了。
&esp;&esp;打定了主意之后,她吐了口气,换了副笑脸问:“不知姑奶奶今日入宫,有何要事?”
&esp;&esp;长公主精神一振,笑呵呵道:“哪有什么要事?不过是不放心娘娘,进来看看罢了。”
&esp;&esp;文氏配合地说:“我就知道姑奶奶疼我,若还有别的教我,您老人家可千万不能藏私。”
&esp;&esp;“不会,不会,怎么会呢?”长公主拍了拍她的手背,仿佛随口而言,“宫里的刘贵人和郭贵人,都是老身举荐入宫的。娘娘若有吩咐,他们都很乐意为娘娘效劳。”
&esp;&esp;听了这话,文秧立刻就明白了对方的来意。
&esp;&esp;——人家乐意替她效劳,却绝不乐意白干。她作为掌权的太子妃,得先照顾照顾人家,给人家点甜头,人家才好替她卖命呀。
&esp;&esp;“多谢姑奶奶。”
&esp;&esp;好言好语送走了长公主之后,文秧的脸色骤然沉了下来。
&esp;&esp;身边伺候的女官、宫娥都回来了,见她脸色不好,宫娥们都不敢上前,女官何姑姑小心翼翼地问道:“娘娘,坤宁宫还去吗?”
&esp;&esp;“不去了。”文秧回过神来,也不叫人来换衣裳,直接去了书房,写了封折子叫何姑姑送到乾清宫去。
&esp;&esp;——既然不能找皇后,她就只好找皇帝了。
&esp;&esp;反正都是皇帝的嫔妃,找皇帝解决,反而更加名正言顺了。
&esp;&esp;圣人那边反应也很快,第二天一早,张保就来了东宫,传达了圣人的意思:晋蓝贵人为慧嫔,着她带着所出十二皇子搬到甘泉宫去。
&esp;&esp;消息传到东宫,太子微微皱了皱眉,却也没多说什么。
&esp;&esp;后宫之事,他本来就爱多管。昨天是太子妃求到他头上来,他就给出了个主意而已。
&esp;&esp;若是太子妃自己有法子解决,太子只会高兴她能力出众,不再叫他在后宫之事上耗费心神。
&esp;&esp;只是,太子妃先来问了他,转头却又把他的提议弃若敝履,到底叫太子心里不大自在。
&esp;&esp;又想到昨日义阳长公主来了东宫,想来太子妃的骤然转变,一定和这位长公主脱不了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