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瑶光心软成一摊水,立刻就满足了她。
&esp;&esp;“好,九弟妹,就劳烦你替我招待六嫂了。”
&esp;&esp;“嗯嗯,八嫂放心,我一定让六嫂宾至如归!”
&esp;&esp;——嘻嘻,太好了,不用再走路了。
&esp;&esp;瑶光独自返回二门处,李思蓉从软轿里下来,眼睛四下里瞟了一圈,见只有她一个人前来迎接,脸色瞬间就变得不大好看。
&esp;&esp;“七嫂。”瑶光若无其事地福了个身。
&esp;&esp;“八弟妹。”李思蓉扯着嘴角还了礼,明知故问,“六嫂和九弟妹都还没到吗?九弟妹离你这里可是最近的,按理说早该来了才是。”
&esp;&esp;瑶光笑道:“来了,来了,早来了。九弟妹年纪虽然最小,礼数却学得最好,哪能叫嫂子们等她?如今正被六嫂拉着说话呢。”
&esp;&esp;说着她便侧身把人往里让,“七嫂,咱们快进去吧,六嫂和九弟妹都在等着你呢。”
&esp;&esp;李思蓉本来想挑刺,说阮子娴做弟妹不来迎接她就是失礼,却被瑶光一句话堵了回去。
&esp;&esp;——前脚瑶光才拿“不让嫂子等”说阮子娴知礼,后脚就说杨婉已经在等她了,分明就是暗指她失礼。
&esp;&esp;但人家没明着说,就是给她留了脸面。若她这时候还要挑阮子娴的理,就明显是不识趣了。
&esp;&esp;李思蓉闭了嘴,心里却很不痛快。
&esp;&esp;等到了雨花阁,她就抢在瑶光前面开口:“六嫂和九弟妹好早,倒衬得我懒散了。”
&esp;&esp;阮子娴看了杨婉一眼,杨婉笑容温婉依旧,慢条斯理地说:“我们住得近些,自然就来得早些。七弟妹来的也不晚呀,不过前后脚的事。”
&esp;&esp;皇子府邸的马车本来就比较显眼,两人在路上相遇,杨婉既然看见了吴国公府的马车,李思蓉自然就能看见湘国公府的。
&esp;&esp;杨婉这话说得再温和,李思蓉只要不傻,就能听出来是在暗讽她摆谱,自己给自己抬大轴。
&esp;&esp;她当然不傻,脸色僵了一瞬,很快就恢复了若无其事,干巴巴地说:“六嫂说得是。”心中却暗恼杨婉不给她面子。
&esp;&esp;瑶光暗暗一笑,心道:叫你欺负老实人!泥人尚有三分火性呢,老实人也是有脾气的。
&esp;&esp;但她作为东道主,客人之间的暗潮汹涌,不管她心里向着谁,都得及时调解。
&esp;&esp;“两位嫂嫂,九弟妹,咱们快入座吧。我特意请了京城最好的昆曲班子,还请了两个教坊司的女乐。不拘你们是想看戏,还是想听曲子,都便意。”
&esp;&esp;李思蓉悄悄松了口气,顺着瑶光的话音一起入座。见面前摆的茶点都是适口的,心里满意了两分,觉得瑶光还算知礼。
&esp;&esp;翠娥指挥婢女依照个人口味换了新茶来,又把戏本子和曲谱递上,叫他们随意点播。
&esp;&esp;因在座的杨婉最长,两本册子自然先送到了她手里。杨婉翻着看了看,没点戏,只点了两首教坊司新做的喜庆曲子。
&esp;&esp;等册子递到李思蓉手里,她看着杨婉勾出来的曲子撇了撇嘴,点了《汉宫秋》里的第二折和第三折。
&esp;&esp;《汉宫秋》唱的是昭君出塞的故事,第二折和第三折都挺压抑的。杨婉点了两支欢快喜庆的曲子,她就点两出让人如鲠在喉的戏,颇有点对着干的意思。
&esp;&esp;因瑶光是主人,册子就略过她递给了阮子娴。
&esp;&esp;或许是年纪小的缘故,也或许是性格的原因,阮子娴对这些戏呀曲呀都不感兴趣,就摆了摆手说自己不点。
&esp;&esp;于是,瑶光就点了一出《大闹天宫》,又点了一出《山门》,都是热热闹闹的剧目,好散一散《汉宫秋》带来的憋闷。
&esp;&esp;演曲的女乐还没出来,第一轮的六个菜就先上来了。四个人各自一桌,每桌备了一壶桂花酿,一壶秋露白,可按个人喜好随意取用。
&esp;&esp;酒菜备好之后,又有仆妇们抬着整筐整筐的铜钱,每人桌前都摆了两筐。若是看了女乐优伶们的表演,有觉得好的,便叫打赏,自有仆妇把铜钱撒到台上去。
&esp;&esp;不多时,演曲的女乐先出来了,两首曲子弹得众人心中欢畅,阮子娴更是拍手叫好,两筐钱转眼去了一半。
&esp;&esp;杨婉和瑶光也都给了赏,李思蓉格外不同,不让撒铜钱,叫贴身丫鬟送了两个十两的银锭子。
&esp;&esp;等到两折《汉宫秋》演完,李思蓉更是大手笔,直接赏了五十两,直把阮子娴看得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