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黛玉忙伸出食指压在她的唇上,嗔道:“快别乱说话,让人听见了可怎么好?”
&esp;&esp;她往左右看了看,见迎春和探春手拉着手走在前面,好像并没有听见惜春在说什么,伺候的丫鬟离的也够远。
&esp;&esp;黛玉拉着惜春的手,边走边笑道:“今日我回去的时候,你就跟着我去吧。咱俩晚上说说话,等明日我就宫里去了,你喜欢在我那里住就多住几日,不喜欢就叫我娘把你送回来。”
&esp;&esp;她是客人,只偶尔来玩一次,待得不如意大不了就直接回家。
&esp;&esp;可惜春却是贾家的姑娘,说这话若是叫人听见了,传到贾珍耳朵里,往后的日子怕是更难过。
&esp;&esp;还不如把惜春接到自己家去,随便她爱说什么,说够了再回贾家来。
&esp;&esp;惜春脸上露出了笑意,仰头看着她点了点头。
&esp;&esp;薛宝钗见林黛玉举行诗会……
&esp;&esp;举行诗会的地方在荣庆堂东边的花园,临着东次院,背靠梨香园。
&esp;&esp;梨香园在荣国府的东北角,原本是先国公贾代善晚年修养之地。后来贾代善逸一病没了,又做了停灵之所。
&esp;&esp;贾母年纪大了,对生死之事越发忌讳,在贾代善的灵柩被送回金陵之后,她就让人封了梨香园,以免睹物思人。
&esp;&esp;薛姨妈母子三人来了之后,王夫人要留他们长住,把府里空着的几处院落盘算了一遍,最合适的还是单门独院的梨香园。
&esp;&esp;姊妹四个两两并排,说说笑笑走到了花园里的千秋亭里。探春分派小丫头们去请人。
&esp;&esp;没过多久,离得最近的薛宝钗先来了,笑着和三春见礼,又问黛玉:“想必这位就是林姑娘了。”
&esp;&esp;“小妹林黛玉。”黛玉还了礼,也笑着问,“想来这位就是薛大姑娘了?”
&esp;&esp;两人相视片刻,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esp;&esp;薛宝钗上前挽住林黛玉的手,仔仔细细打量了她一番,奇道:“我与妹妹分明是头一回相见,怎么觉得有些面善?”
&esp;&esp;话音刚落,林黛玉和三春就都笑了起来。
&esp;&esp;薛宝钗一脸茫然,不解地问:“你们笑什么?可是我说错了话?”
&esp;&esp;探春忍着笑上前,一手拉住一个,请他二位上座,笑着对宝钗说:“刚才宝姐姐说的话,宝玉也曾说过。你们两个都觉得林姐姐面善,也不知究竟是谁和谁心有灵犀?”
&esp;&esp;众人本来已忍住了笑,听她这么说,又笑了起来。薛宝钗反应了过来,也忍不住笑出了声。
&esp;&esp;“我却不知,还有这等事?”薛宝钗看向林黛玉道,“大概林妹妹生得实在是风流标志,任谁见了都忍不住心生欢喜,只恨不能早早相识呢。”
&esp;&esp;一句“林妹妹”,自然而然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esp;&esp;惜春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一本正经地说:“宝姐姐说得是。”
&esp;&esp;众人才止住笑,又被她逗得笑了起来。
&esp;&esp;玩笑过一阵,众人在千秋亭落座,就见青色的石桌上摆着一盆紫薇花。
&esp;&esp;那花高约三尺,卵状叶子铺陈在下,粉、白、紫三色花朵招摇其上。有的花朵已全开了,有的却还半含半露,虽是同株而生,却是姿态各异。
&esp;&esp;探春对黛玉道:“林姐姐,这盆花是宝姐姐养的,离开金陵时也舍不得,仔细养护着带到了京城。也亏得她细心,千里迢迢的带过来,也没让这花有半分折损,没几天就开得这么好了。”
&esp;&esp;林黛玉笑道:“爱花惜花之人,从不以侍弄花草为苦。说不得对宝姐姐来说,照顾这盆花,正好缓解旅途寂寞。”
&esp;&esp;李纹和李绮都是江南女子,骤然跟着母亲离开家乡,说是来京城探亲,其实他们心里明白,寡母是怕他们在故乡无人撑腰嫁得不好。
&esp;&esp;故而带着他们到了京城,以探望大姐姐的名义投奔荣国府,要借荣国府的势,为二人都谋个贵婿。
&esp;&esp;这次离乡,很可能永远都回不去了。
&esp;&esp;如今看见从家乡来的花卉,当真是百感交集。看着这盆紫薇花,就像是看到了故乡那湿热却格外灿烂的夏日。
&esp;&esp;听了黛玉的话,李纹忍不住点了点头,赞同道:“林姑娘说得不错,爱花的人怎么会觉得照顾花苦呢?”
&esp;&esp;薛宝钗笑道:“你们快别夸我了,我就实话说了吧,今日这盆紫薇花就是诗题。不拘你们做诗也好,做词也好,填小令也罢,好歹每人做出一两首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