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让她意外的是,作为诗会的主持者,怀嘉郡主佩瑶,竟然真的把这首抱怨科举不公的诗收录了进去,还刊印了出来。
&esp;&esp;凭借这几位才女的名气,只要这诗集拿到书坊去卖,少说也能卖出三四千册,影响力不可谓不大。
&esp;&esp;一个女子写诗讽刺科举不公,原本不算什么事。可在这种男女权利较量的敏感时期,意义可就特殊了。
&esp;&esp;难不成,是郡主得到了什么内部消息,故意为之?
&esp;&esp;想到这里,林黛玉坐不住了,正要让人备车去晋王府拜访,忽然听人来报:“大姑娘,薛大姑娘来了。”
&esp;&esp;薛宝钗?她这么快就做出选择了?
&esp;&esp;林黛玉道:“快请进书房去,我换了衣裳就来。”
&esp;&esp;片刻之后,两人在书房相会,薛宝钗先行施礼,用的却不是女子常用的万福礼,而是拱手作揖。
&esp;&esp;林黛玉笑着还了礼,叫人把残茶撤下去,重新沏茶来。
&esp;&esp;两刻钟后,薛宝钗告辞离去。比起来时的神情沉重,走的时候,她仿佛卸下了什么包袱一般,整个人都轻快了许多。
&esp;&esp;把薛宝钗送走之后,黛玉便叫人套车,直接去了晋王府。
&esp;&esp;佩瑶接住她,笑道:“我就知道你今天会来,一直在家等着你呢。”
&esp;&esp;林黛玉嗔道:“你不是好人,这种事情该早些告诉我才是。你是不知道,我可是吓了一大跳。”
&esp;&esp;两人说说笑笑进了内院,先去给王妃请了安,才去了佩瑶的书房。
&esp;&esp;“今日大郡主不在家?”林黛玉问。
&esp;&esp;佩瑶道:“我姐姐如今在太常寺任职,马上就要夏日大祭了,她这些日子忙得很,这早晚哪有空在家?”
&esp;&esp;林黛玉问罪徒佩瑶进了书……
&esp;&esp;进了书房坐定,佩瑶把人都赶了出去,还特意吩咐了:“三姐,你守在门外,不许任何人进来打扰,也不许人在外窥听。若有人敢违背,立刻禀报了母亲,全家打发到庄子上去。”
&esp;&esp;见她神情少有的严肃,尤三姐不敢怠慢,正色应喏。带人退出去之后,就像门神一样守着,目光如电,扫视八方。
&esp;&esp;清理了闲杂人等,黛玉就把揣在怀里的《随顾园赏荷集》拿了出来,翻出关玉荷那首诗推到佩瑶面前。
&esp;&esp;“郡主可知,放任这首诗流传出去,将掀起怎样的轩然大波?”
&esp;&esp;“我当然知道。”佩瑶容貌尚且稚嫩,却从内而外透出一股桀骜之气,眼神里尽是蔑视,“这种事情,早晚而已。不是吗?”
&esp;&esp;自从当今圣人起了心思,允许宗室贵女和官员之女以尚书房为跳板入朝之后,只要不是傻子都明白,世间女子不会止步于此。
&esp;&esp;对于代表正统的科举,他们早晚会染指涉足。
&esp;&esp;“这不是闹着玩的,也不是靠着一腔意气就能成的。”林黛玉微微蹙眉,神情是前所未有的严肃。
&esp;&esp;佩瑶问:“你反对吗?”
&esp;&esp;林黛玉道:“我当然不反对,没有人比我更希望能在科场上与他们正面较量。可是,时机还不到。”
&esp;&esp;佩瑶忽然指着她笑了起来,弄得她满心茫然,不明所以,追问道:“这究竟是你自己的主意,还是得了谁的授意?是皇后?是太子?”
&esp;&esp;她怕佩瑶年轻气盛,被有心人给当了枪使。
&esp;&esp;在不成熟的时机里闹出这种事,哪怕她是有爵位的郡主,朝堂上那些把科举视为最后“净土”的男人们,也会群起而攻之,扑上来把她给撕碎。
&esp;&esp;佩瑶的笑容更深了,提示道:“你可要再大胆点猜。”
&esp;&esp;林黛玉面色一变:“是圣人?”
&esp;&esp;见佩瑶点头,脸上仍旧挂着笑,林黛玉也被她给气笑了。
&esp;&esp;“徒佩瑶,你是不是傻?”黛玉气得咬牙切齿,“人家摆明了指个坑让你跳,你还真跳呀?”
&esp;&esp;佩瑶反问:“我有不跳的权力吗?”
&esp;&esp;“那你至少也得和我们商量一下吧?明珠、阿艺、素素,咱们都是一起长大的,比亲姊妹还亲。你就这么一声不吭的,还有没有把我们当朋友?”
&esp;&esp;正说着呢,守在门口的尤三姐大声禀报:“郡主,明珠县主、于姑娘和胡姑娘来了。”
&esp;&esp;林黛玉冷笑道:“都是来找你兴师问罪的,你敢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