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一叶书库>穿越做纨绔[科举] > 第27章(第1页)

第27章(第1页)

&esp;&esp;纪霆写得认真,不少人都把目光放在他身上。

&esp;&esp;尤其是昨天听他讲故事的同龄人。

&esp;&esp;听他讲马行街金翅猃的故事,本以为他是个纨绔,没想到人家直接拿了个背默第一!

&esp;&esp;在宜孟县这种学风极盛的地方,背默第一,足以让所有学生敬佩!

&esp;&esp;所以纪霆第二日考试,大家便过来围观。

&esp;&esp;要说在空地上考试的,周围又是官员,又是长辈,还有玩乐的同辈。

&esp;&esp;很多人根本静不下心答题。

&esp;&esp;纪霆肯定不在其中,他把熟悉的题目认认真真作答解意。

&esp;&esp;不太熟悉的,只说明其中意思,绝不再延伸,省得搞错。

&esp;&esp;就比如出自《论语》的,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esp;&esp;意思就是,高位者做了表率,下面的人谁会不端正自己的态度呢。

&esp;&esp;这句话属于简

&esp;&esp;单,很好解意。

&esp;&esp;倘若再能说出些典故就最好了,比如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广纳贤才,破格提拔出身低微的贤士,所以有了更多贤士来投,这才有商鞅变法等等。

&esp;&esp;在能拿分的题目上多多拿分,最难的三题则只解表面意思。

&esp;&esp;比如最后一题出自《中庸》,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esp;&esp;这一篇为哀公问政,鲁哀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

&esp;&esp;孔子答如何治理国家,又说治国要准确把握中庸之道,而中庸之道又在于是否理解“仁”。

&esp;&esp;题目这一句话,便是解释什么是仁。

&esp;&esp;仁,跟自己,跟自己家族,跟自己的行为,以及尊敬贤能,亲爱亲族之间的关系。

&esp;&esp;这还只是最浅显的解释。

&esp;&esp;而且这句话如何解意,古往今来有无数版本。

&esp;&esp;纪霆甚至不知道,主考官主持的哪个版本,所以并不往深了写,只把表面意思说了,以及前后文综合起来,算是做了回答。

&esp;&esp;纪霆再检查一遍,就听前面主考官道:“私塾大比四书组第二日,时间到!”

&esp;&esp;可以交卷了。

&esp;&esp;开窍

&esp;&esp;纪霆铺开卷子,气定神闲等着县学的人来收。

&esp;&esp;至于考得如何,就看天意了!

&esp;&esp;所以他无比轻松。

&esp;&esp;纪霆经历过的考试多,这对他来说不算什么。

&esp;&esp;在三十人中便显得格外突出。

&esp;&esp;就连考完试的小四都对他道:“三哥哥,你怎么不紧张啊。”

&esp;&esp;“多考试就不紧张了。”

&esp;&esp;三哥哥以前考过很多试吗?

&esp;&esp;小五奇怪。

&esp;&esp;纪霆噎住。

&esp;&esp;怎么跟你们解释一模二模三模等等啊。

&esp;&esp;还是不解释了,等着出成绩吧。

&esp;&esp;私塾大比的考试,当场收卷子,当场出成绩。

&esp;&esp;即使是解意这种较难的,也顶多两盏茶的功夫,成绩就能出来。

&esp;&esp;两盏茶就是二十分钟。

&esp;&esp;毕竟主考官最低是举人。

&esp;&esp;举人进士看童生们的试卷,都不用太费神。

&esp;&esp;冯长庆紧张地深呼吸,最后还安慰自己:“我能进选拔已经很好了。”

&esp;&esp;“我能过了昨日的考试,也已经很厉害了。”

&esp;&esp;“今天落榜是正常的,晋级才不正常。”

&esp;&esp;这话甚至是纪家三兄弟的心声。

&esp;&esp;没错,也是纪霆的心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