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一叶书库>桃花流水杳然去 > 48 宜村一(第2页)

48 宜村一(第2页)

两个人一拍即合,第二天就一块去城里,苏静蘅将宁知序给她的那个戒指当了,换了十两银子,回家给了八两给宁知序,说:“我们算一算这些天的账,为你做的衣裳帐子就且算三两,住宿加餐食算一两我退给你你,一共还你八两,剩下一些总有一点情谊在里面,我就不算了,你不会介意吧?”

宁知序吓得没敢说话,心里猜到她要走,一整天提心吊胆却不敢问,直到晚上睡前才鼓起勇气问她一句,苏静蘅只是笑笑,说:“差不多吧,我托兰芳婶婶替我去问问绣坊的活儿,找着了就从这里搬走。”

“……”

宁知序做了一晚上噩梦,那八两银子像巨石压在他胸口,叫他一整夜都喘不过气。

苏静蘅只调整了一天就恢复如初,依旧每天笑呵呵地跟宁知序说话,兰芳婶婶带她去宜村,元渺也跟着一起,宁知序没去,其实是非要跟她们一起却被苏静蘅劝回来了。

这一天过得浑浑噩噩,晚间苏静蘅回来,跟他说:“我们见了绣坊的东家,你猜怎麽着,她竟认得我娘!原来她们以前一块在青绣坊做绣娘,我娘先走的,过了十年她也走了,回到宜村接手这个绣坊,本来这事是有点难办,不过看在我娘的面子上,她叫我後天再去一趟,过了考核就能进绣坊了,多谢你这些日子的照顾,等我去绣坊的时候你送送我,陪我一起去吧,我有好些东西要带,一个人大概忙不过来。”

宁知序说好,看着她的眼睛不曾从中看到半点犹豫与伤心,恍惚间明白她是真要走了,她的眼泪不是为自己而流。

这样好,这样又不好……

考核那日是宁知序陪苏静蘅去绣坊,也是为了带他认认路,从桃花村到宜村的路好记,只要走一遍就能认得,这一处桃源在两山之间,青石板道单拱桥,白墙黑瓦人声喧,两山上还坐落着些人家,靠着两条修缮完全的路来往于人群聚居之处与自己的家之间。

昌老伯说的酒坊就在宜村西南石桥边上,绣坊在宜村东北的小河道旁,宁知序带着斗笠将脸遮了个严实,实际是害怕在这里遇见三叔母,又因为对这里不熟,只能跟在苏静蘅身後,她带自己去哪就去哪。

绣坊的东家姓孙,大名孙芳馥,这里的人都管她叫孙娘子,管绣坊管了好几年,宜村的女子几乎都靠她活着。

孙娘子额外给苏静蘅一次机会也并非只是看在她娘的面子上,那天见面瞧见她的绣品,绣工的确很是卓群,有能力的人到哪里都受欢迎,她自然愿意留她,不过流程还是要走,为她单添个考核,叫别的绣娘也来看看她到底有没有这个本事进绣坊,有本事就叫她安安稳稳在这里待着,也免得那些人多想多嘴,闹出什麽不愉快的事来。

苏静蘅到绣坊见了孙娘子,两相问好,便要准备去接受考核,宁知序像根木头似的站在那儿,孙芳馥见状打趣问道:“这位是?”

“这是我阿兄。”

苏静蘅平静地说,“陪我来考核的。”

宁知序:“……”

袖子底下的拳头攥紧了又松开,孙娘子笑道:“是你哥哥呀!这模样长得可真俊,我原以为是你相公,还想说你俩可真有夫妻相,既然是兄妹,这倒也正常,也不知你们爹娘长什麽样子,能生出两个这麽好看的娃娃,打小就没少被人夸吧。”

宁知序:“……”

孙娘子笑笑,不等他们回答就吩咐人去做准备,然後带着两个人去绣房,考核内容不算多,一是验眼力,二是验速度,三以山水为题,将所给的半成图案补全。

坊里的娘子都来凑热闹,看见宁知序挤在一块小声议论笑作一团,都道这是哪来的小公子,比她们这地方那些长得歪瓜裂枣一样的男人可好太多了,胆子大的打算等苏静蘅考核完就去问,要是她男人就算了,要不是,那就准备大展神通看能不能把他追到手。

“……”

宁知序被安排坐在屋子角落里,听见她们议论的话心里又害怕得不行,跟唐僧进了盘丝洞似的,满额细汗,捧起桌上的热水喝了一杯又一杯。

终于,过了许久那群人不再说话,注意都被苏静蘅吸引了过去,屋子里顿时寂静无声。

前两个自是轻松,最後一题她心里也有数,稿子在心里,下手便快得很。

宁知序注视着苏静蘅,这些日子没少看她这样认真地绣花,不过往日心情那般舒畅,看她的时候好像整个人都镀上金光,今非昔比,他只顾看着她的眼睛,那双黑色的瞳仁紧紧凝视着面前的花样,双手上下拨挑,按绢丶刺针丶拈针丶抽线,素绢上一段段图案这样逐渐明晰舒展。

看热闹的绣娘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前前後後好几拨人,一转眼到晌午,苏静蘅放下针线揉揉胳膊抻抻肩背,准备先去吃午饭,看见宁知序盯着自己出神,她假装不明白他心里在想什麽,欢快地跑到他身边,挽住他的胳膊,当着旁人的面大声说:“阿兄!走吧!阿妹我请你吃面去!”

【作者有话说】

我们今天聚在这里是为了庆祝我们亲爱的男女主有情人终成兄妹(bushi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