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一叶书库>清风微漾笙歌浅吟 > 双重时空的宿命交织(第1页)

双重时空的宿命交织(第1页)

双重时空的宿命交织

秋末的阳光穿过南城青雁寺庙残破的飞檐,在陈浅的防护服上投下斑驳光影。

寺庙中看到南城的天空,如同古卷中淡墨轻染的一页,静谧而深远。

青雁寺庙便在这苍穹之下,静静伫立,庄严而古朴。

这座寺庙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502-519年),初名永安寺,属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唐代贞观年间,天台山高僧青雁丶拾得至此弘法,青雁任方丈後改寺名为“青雁寺”,雍正帝曾封二人为“和合二圣”,其形象成为民间婚姻和谐象征,现存建筑多为清代遗存,以诗碑和新年钟声闻名于世。

陈浅立于那斑驳的红墙之下,目光穿越了岁月的尘埃,仰望着飞檐翘角上残缺的琉璃瓦,心中涌动的情感,犹如秋日里纷飞的落叶,复杂而难以名状。

寒风自十一月的指尖穿梭而过,携带着细雨绵绵,他下意识地紧了紧羽绒服的领口,呼出的白气在寒空中缭绕,如同历史长河中的轻烟,缥缈而短暂。

“等一下!别动!”身後传来的声音,温暖而柔和,那是西州科技大学的考古专家周黎洁的声音。

陈浅转身,只见吴谐正弯腰拾起一块掉落的砖雕,听见声音吴谐停住动作,一个一身橄榄绿工装面部戴着黑色口罩头戴棕色鸭舌帽的女生举着相机站在二人身後。

这人捂得极为严实,虽然看不清面部,但从声音和身形可以看出是一位女生。

女生走到吴谐刚要触碰的砖雕前,弯下腰修长的手指如同艺术家般轻轻拂去落叶的掩映,露出砖雕上精美的莲花纹样,那是南朝匠人智慧与心血的结晶。

“看这刀工,每一笔都蕴含着匠人的情感与追求,绝对是大家之作。”女生不住地赞叹,如同春风拂过古木,唤醒了沉睡的历史。

陈浅凑近细看,在莲花瓣的边缘发现了细密的刻痕,是时间的笔触,既不失力度,又充满灵动,仿佛在低语着往昔的故事。

“可惜了,”他轻叹一声,“这麽好的工艺,却要在这荒山野岭中,随着风雨的侵蚀,慢慢风化,直至被人遗忘。”

“所以我们要抓紧时间,将这些珍贵的记忆留存下来。”黎里老师的声音,如同远山的呼唤,从大殿的方向传来。

她身着深灰色羊绒大衣,身形愈发清瘦,如同古画中走出的仕女,带着一抹不易察觉的忧愁。

陈浅注意到,黎里老师的眼下有淡淡的青黑,那是熬夜与辛劳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她对这份事业的执着与热爱。

这时黎里老师看见同陈浅吴谐站在一处的周黎洁,凭借多次参与古建筑修复的经验问道:您就是这次参与修复勘探的考古专家了吧?

女生脱下口罩帽子自我介绍起来:各位老师好,我叫周黎洁,是西州科技大学考古系研二的学生,我是沈教授的学生,我们组正在开展青雁寺庙修复前考古勘探,为了理清这座寺庙的历史层位。

刚才叫住你们也是出于职业习惯对遗産的保护,尽量在人为过多接触前拍照留存,实在不好意思。

吴谐看到褪去遮挡下的考古专家竟然是一位娇小灵动的短发女生,声音却格外铿锵有力,眼前一亮。

赶紧回答:我当是什麽宝贝,我们是建筑设计那组,这是我们带队老师黎里黎老师,这是我同事陈浅,我叫吴谐。

女生在看向三位明朗大方地说道:黎老师,你们好。对了我叫周黎洁,接下来的工作多多关照!

“你好,相互关照。”黎里和蔼地回应了她。

陈浅也礼貌点点头示意,继续观察周围的环境。

吴谐则非常好奇地跟着周黎洁,看她怎麽工作。

四人沿着青石板路,向着大殿行进。

陈浅的目光被大殿檐角的一处异样所吸引,他停下脚步,手指轻轻划过空气,指向那里:“你们看那里。”

吴谐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大殿东南角的檐柱明显倾斜,与横梁的连接处,细微的裂缝如同时间的裂痕,悄然蔓延。

裂缝周围,那些细小的孔洞如同历史的伤疤,隐约可见,诉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虫蛀!”吴谐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他快步走上前,取出强光手电筒,光束如同利剑,刺入孔洞深处。

在那光束的照耀下,孔洞深邃且分布广泛,如同古木中的虫洞,诉说着生命的顽强与脆弱。吴谐的脸色变得凝重,如同古战场上目睹战友倒下的勇士。

陈浅也凑过去查看,只见木质的横梁内部已经被蛀空大半,只剩下薄薄的一层表皮,如同历史的最後一层纸,支撑着这座古老的寺庙。

他蹲在剥落的红墙下,指尖抚过砖缝里青苔的纹路,忽然瞳孔微缩——那些深浅不一的绿色竟在视网膜上扭曲成建筑结构图,这是空间幻想症又发作了。

“小心!”吴谐的惊呼与木椅断裂声同时响起。

陈浅狼狈地摔坐在地,擡头正撞见黎里审视的目光。

这位平日优雅的老师此刻眼底布满血丝,她伸手接过陈浅掉落的《营造法式》,书页间夹着的“空间手术刀”专栏剪报险些滑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