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科技大会
海城作为中国科技创新和建筑设计的先锋城市,经常举办各类与建筑设计丶技术相关的行业会议丶论坛或展览。
中国(海城)国际建筑科技大会:聚焦绿色建筑丶智能建造丶BIM技术丶装配式建筑等议题,吸引国内外专家和企业参与。
在海城的深秋,气温达到二十五六度,日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将发布会现场照得明亮而炽热。
国际会展中心里,一场建筑科技发布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赵涔亦身着藏青色西装立在台下,修长手指无意识摩挲着腕表——那是南大风波後,周漾在综艺录制结束时归还的毕业礼物,他悄悄赎回後一直贴身戴着。
作为繁星集团建筑师兼商务部总监,他强迫自己将注意力聚焦在台上的BIM技术展示。
镁光灯下,那些关于智能建造的蓝图让他想起大学时,周漾曾在深夜社团活动室里,眼睛亮晶晶地说:"如果建筑能像活物一样自我修复就好了。"此刻新技术或许能实现她的设想,可这话他再没立场说出口。
发布会散场时,赵涔亦正准备离开,手机在口袋里震动。不是周漾,是林宇——那个总爱调侃他"暗恋得太辛苦"的建筑评论家。
林宇是赵涔亦在国外学习时期的挚友,一个如今是业内颇有名气的建筑评论家。
穿过人群他穿着深灰色的西装,眼神深邃而有神,笑容灿烂地向他走来。
“赵,好久不见!没想到会在这儿碰到你。”林宇热情地拥抱了赵涔亦。
“我猜这种盛会肯定少不了你!你对这次发布的新技术怎麽看?”赵涔亦迫不及待地问道。
林宇微微歪着头,思考片刻後说:“技术确实很有前景,但我觉得建筑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人文关怀和情感表达同样重要。”
深灰色西装衬得他的笑容格外肆意:"听说你在死磕新技术?周要是知道。。。。。。"
"别说了。"赵涔亦打断得太快,喉结滚动着咽下未说出口的酸涩。
南大风波後,他连周漾的朋友圈都不敢点赞,只能在深夜反复观看综艺里被剪辑掉的花絮——她弯腰调整模型时发梢垂落的弧度,讲解设计时眼中跳动的光。
两人正聊得起劲,一个女子的声音从身後传来:“赵总监,久仰大名。”赵涔亦转身,女子递名片的指尖擦过赵涔亦的掌心,带着职业化的温度:"赵总监对智能建造的见解,和我不谋而合。"
这话让他恍惚想起周漾,当年她也是这样眼睛发亮地说:"涔亦,你看这个抗震结构像不像心跳的波形?"
女子自我介绍:“我是苏然,星辰科技的营销总监,我们公司专注于研发这类建筑科技,希望能和繁星集团有合作的机会。”
赵涔亦微微挑眉,饶有兴趣地看着她:“苏总,幸会。星辰科技的技术确实很出色,不过合作的事情,还得详细探讨。”
苏然嘴角上扬,露出自信的笑容:“那是自然,不知赵总监明天是否有空,一起吃个午餐,顺便聊聊合作细节?”
赵涔亦略作思索後,点头答应:“好,那就明天中午,地点你定。”
次日午餐,苏然谈及"建筑情感化表达"时,赵涔亦的手机在桌下震动。是周漾的微博更新,她发了张国家图书馆设计草图,配文:"把银河装进穹顶,算不算给寒夜的礼物?"配图里蜿蜒的曲线,分明是他们大学时在天文馆看到的猎户座星轨。
回到繁星集团,赵涔亦全身心投入到新技术引进的筹备中。
与此同时,周漾在北城建筑设计院里,对着电脑屏幕上的设计图反复修改。
她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建筑书籍和草图,每一笔都倾注着她对这个项目的期待。
然而,新技术的引进并非一帆风顺。繁星集团内部对合作方的资质和技术稳定性存在质疑,赵涔亦在高层会议上据理力争:“这项技术虽然新,但潜力巨大。我们不能因为一点风险就放弃机会,只要做好评估和预案,一定能成功。”但部分高层依旧持保留意见,会议陷入僵局。
会议室的争执声像重锤敲击太阳xue。市场部王总拍着报表:"这种高风险项目,你当是做毕业设计?"赵涔亦攥紧桌角,指甲几乎掐进掌心——他又想起南大风波那天,周漾在镜头前强撑笑容说"退出录制对大家都好",而他只能站在阴影里,连递纸巾的资格都没有。
市场部的王总皱着眉头,率先提出质疑:“涔亦,话是这麽说,可前期那麽大一笔资金投进去,要是效果不好,我们的资金链很可能会断裂。而且咱们没有自发研究部门,完全依赖外部技术,以後处处都要受制于人。”
赵涔亦微微点头,目光坚定地回应:“王总,您说的问题我都考虑过。关于资金链,我已经和财务部做了详细的预算规划,我们可以分阶段投入资金,降低风险。至于没有自发研究部门,我们可以和高校丶科研机构合作,建立産学研合作机制,培养自己的技术人才,逐步掌握主动权。”
这时,一直沉默的李副总冷笑着开口:“想法倒是不错,可实施起来谈何容易。合作哪有那麽顺利,人才岂是说培养就能培养的。我看还是稳扎稳打,按老路子走比较保险。”
赵涔亦看向李副总,诚恳地说:“李副总,时代在发展,如果我们一味求稳,不寻求创新和突破,迟早会被市场淘汰。这次的新技术就是一个机遇,我们不能轻易放弃。”
会议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大家都在权衡利弊。赵涔亦知道,自己必须拿出更有力的方案,才能说服他们。
会後,赵涔亦回到办公室,开始疯狂查阅资料,联系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他连续几天几夜没合眼,精心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合作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现在很多高校在培养建筑系的人才也引进了很多新进的技术,低碳设计丶可再生能源应用,智能建造技术BIM(建筑信息模型)丶3D打印丶机器人施工,数字化设计工具:AI辅助设计丶元宇宙与虚拟现实(VR)在建筑中的应用……很多高校的建筑系也成立了研究小组,为建筑行业的转型储备,输送人才。
再次召开会议时,赵涔亦将厚厚的方案摆在衆人面前:“各位,这是我这几天制定的详细计划。我们可以先和[高校名称]丶[科研机构名称]合作,开展联合研发项目。他们有专业的科研团队和先进的研究设备,能为我们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我们从内部选拔有潜力的员工,送到合作单位进行培训,培养自己的技术骨干。这样一来,不仅能降低技术引入的风险,还能逐步建立我们自己的研发体系。”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高层们终于被赵涔亦的诚意和决心打动,同意了新技术引进项目。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赵涔亦开啓了连轴转的工作模式。他频繁往返于海城和合作单位之间,协调各方资源,解决各种难题。
同一时间,周漾在投标设计中也遇到了难题。她的设计理念过于创新,评审专家们担心可行性。周漾心急如焚,连续几天加班查阅资料丶做模型,试图找到平衡点。
就在赵涔亦为项目四处奔走寻找支持时,周漾的设计迎来了转机。她在一次偶然的灵感啓发下,对设计方案进行了关键调整,不仅保留了创新元素,还增强了可行性。经过多轮评审,周漾组的设计脱颖而出,成功中标北城图书馆项目。
深夜加班时,赵涔亦的梦境愈发汹涌。他看见靖和二十年的西州古寺,工部青衣小吏在断壁残垣间描摹"根系共生"壁画,身後少年将军的银枪染血;又或是综艺录制现场,周漾转身时发带突然断裂,他伸手去抓,却只攥住一缕虚幻的风。
当新技术试点成功的庆功宴上,苏然递来香槟,赵涔亦望着杯壁凝结的水珠,突然想起周漾曾说:"好的建筑应该像清晨的露水,看得见温度。"手机在此时震动,是周漾的消息:"听说你的智能建造项目成了,恭喜。"没有标点的短句,像极了他们如今尴尬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