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新解
距离苏省绿色低碳国际博览会开幕只剩不到一周时间,花漾建筑设计工作室里灯火通明,每个人都在争分夺秒。
花洛夏看着电脑上反复修改的参展作品设计稿,眉头紧皱,眼中满是疲惫却又透着一股执拗的劲儿。
实习生们围坐在会议桌旁,大气都不敢出,生怕触碰到花洛夏那根紧绷的神经。
“花姐,这个光影交互的部分,我们又优化了一下,你看看。”吴谐小心翼翼地把新方案推到花洛夏面前,声音里带着几分忐忑。
花洛夏接过方案,快速浏览着,手指不自觉地在桌上轻轻敲击:“这里的创意还是不够突出,我们要在衆多参展作品中脱颖而出,必须得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大家再想想,还有没有其他思路?”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可眼神中却闪过一丝迷茫。
吴谐咬了咬下唇,犹豫着说:“花姐,我在想,能不能再增加一些动态的元素,让光影不只是简单的变化,而是能讲述一个关于绿色未来的故事?”
花洛夏微微点头,沉思片刻:“想法不错,但具体怎麽实现,还得再琢磨琢磨。大家都开动脑筋,我们没时间了。”
另一边,周漾也在为南城河全息投影项目忙碌着。她刚刚和项目团队开完视频会议,确定了项目精神,项目的时间节点——五一劳动节南城河全息投影项目即将面对大衆开放。
但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资金缺口比预想的还要大,这让她有些焦虑。
“周姐,这是最新的预算报表。”造价员黄珍珍把文件递给周漾,眼神中带着担忧。
周漾接过报表,看着上面的数字,眉头拧成了一个结。“再想办法压缩一下不必要的开支,我们一定要在有限的资金内把这个项目做到最好。”她咬了咬下唇,心中暗暗发愁,却又不得不强打精神。
黄珍珍皱着眉,无奈地说:“漾姐,能砍的开支都砍得差不多了,再砍下去,可能会影响项目质量。”
周漾揉了揉太阳xue,叹口气道:“我知道,再想想办法吧,实在不行,我去和投资方再沟通沟通。”
而此时的陈浅,一边帮着花洛夏准备参展作品,一边还要复习研究生复试的内容,忙得像个陀螺。
这天深夜,他刚从工作室回到公寓,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又翻开了专业书籍。
看着书中密密麻麻的文字,他的脑海中却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周漾的身影。回忆着周漾在实习期间教过他的很多建筑的专业知识,思路,想着他心里添了几分笃定,他相信自己能行。
四月初的陵城多是阴天,苏省绿色低碳国际博览会开幕了。
苏省绿色低碳国际博览会首日,晨雾弥漫,陵城国际博览中心那银灰色幕墙若隐若现,宛如一座悬浮于尘世的神秘礁石。
12组螺旋状钢构“珊瑚枝”将其环绕,每根钢构间嵌入透明光伏玻璃,待日光穿透,便折射出如棱镜般绚烂的光谱,这无疑是繁星集团践行“微生态共生”理念的扛鼎之作。
繁星集团总裁陆青云,早年身为建筑总工,便投身于这座建筑的设计,如今站在一旁,看着自己的心血结晶,心中满是感慨。
陆修远伫立在主入口,手指在平板电脑上轻轻滑过,浏览着建筑数据:“光伏玻璃日均发电量足够周边三个街区照明,螺旋廊道形成的风道让空调能耗降低了30%。”
他擡眼望向底层贯通的“城市客厅”,此刻那里人潮涌动,咖啡香气四溢,交谈声此起彼伏,在挑高15米的开阔空间里肆意流淌。
“陆总,花漾工作室的展位引流效果远超预期!”助理匆匆跑来,举着热力图兴奋汇报,“他们的光影装置前围满了专业观衆。”
陆修远点了点头,目光投向中庭悬挂的巨型全息地图,那是他听取赵涔亦的建议力排衆议加入的“科技点亮城乡”展区核心装置,正以数据流生动勾勒着苏省13座城市的绿色发展轨迹。他擡手正了正领带,银质袖扣在灯光下闪烁着冷光,就在这时,身後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
周黎洁背着帆布包,上面挂着半片宋瓷吊坠,在人群中十分惹眼。
作为陵城考古研究中心的研二学生,她是被吴谐的消息吸引而来:“我们把宋代建筑的斗拱结构转化成了动态光谱,你搞考古的肯定感兴趣!”此刻,她正踮起脚尖,专注地观察着花漾工作室展位的交互屏幕,指尖轻轻滑过虚拟沙盘上的“绿色未来家园”。
“把斗拱做成光影积木,可比文献里的线图生动多了。”一个声音从身後传来。
周黎洁转身,看到穿着衬衫西装丶一脸正经的吴谐,他正举着平板电脑演示:“你瞧,每个榫卯节点对应不同的光伏材料,点击就能显示材料的碳足迹数据。”
“很巧妙的解构。”周黎洁眼睛一亮,兴致勃勃地说,“不过在真正的古建筑修复中,裂痕本身就是历史的榫卯。”说着,她从帆布包里掏出笔记本,翻到夹着银杏叶标本的那页,“我们在南城河打捞的宋代瓷片,裂痕走向和现代应力计算模型……”
话还没说完,人群中突然传来一阵喧闹。身着香奈儿套装的欧阳悦,一把拽住陆修远的手腕,声音尖锐:“陆修远,你躲什麽?上周还陪林赛看展,现在就想撇清关系?”
陆修远眉头紧皱,下意识往後退,馀光瞥见展位角落的周黎洁。记忆瞬间回到三天前的旧书店,当时他被欧阳悦纠缠得脱身不得,是周黎洁抱着《中国陶瓷史》,戴着圆框眼镜,用软糯的陵城话帮他解了围:“亲爱的,你怎麽又把考古笔记落在工作室啦?”此刻,欧阳悦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精致妆容下的脸瞬间阴沉下来。
此次博览会,衆多苏省政府要员丶建筑行业精英齐聚一堂。
陆青云本到了退休年纪,可陆修远才30出头,年轻气盛丶做事浮躁,不少元老级高层对他不太认可,还无法顺利继承繁星集团。陆青云期望儿子成家後能稳重些,便仍坚守岗位。他对这次展会兴趣浓厚,便亲自前来。
陆青云站在“城乡记忆”展区,目光被展柜里的明代城砖复制品吸引。砖侧模印的“陵城窑户李二”字样,勾起他年轻时在考古所当志愿者的回忆。
身後传来一个女生轻柔的声音:“这种铭文砖的分布轨迹,与明代运河的漕运网络暗合。”
他转身,看到周黎洁正指着全息地图上的红点讲解:“您看,这里的砖窑遗址群,和现代物流枢纽的选址几乎重合——历史的‘微生态’一直在自我更新。”
陆青云微笑着点头:“小姑娘对城建史研究得挺深入啊!我年轻时跟着考古队跑工地,用的还是洛阳铲,现在你们都用三维扫描了吧?”
两人相谈甚欢,从明代砖窑的烧制工艺,聊到现代建筑的可持续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