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一叶书库>清风微漾笙歌浅吟 > 建筑理念之争(第1页)

建筑理念之争(第1页)

建筑理念之争

暴雨如注的深夜,赵涔亦的办公室宛如一座孤岛,玻璃幕墙外,闪电如银蛇般撕裂夜幕,将他的侧影无情地劈成两半,恰似他此刻内心的撕裂。

电脑屏幕上,南城河全息投影项目的数据在雨幕的映衬下泛着冷光,仿佛无数冰冷的细针。

他死死盯着那些不断跳动的数字,眉头拧成一个死结。腕表冷光扫过凌晨三点十七分——这个数字像枚生锈的图钉,精准钉入他记忆里某个潮湿的角落。

七年前在MIT实验室的折叠床上,他也是这样盯着屏幕上跳动的代码,任由咖啡在胃里灼出空洞。

作为项目负责人,他就像一个走钢丝的人,既要小心翼翼地处理事故後的後续事宜,又要在集团内部的权力斗争漩涡中艰难求生。

陆青云即将退休,集团内部守旧派和以陆修远为首的激进派矛盾日益激化,而这次项目事故无疑成了守旧派手中那把锋利的刀,狠狠刺向他。

“赵总,盛世地産的撤资函。”助理林与顶着浓重的青黑眼圈,像一只疲惫的倦鸟,声音里满是忐忑,将文件轻轻放在桌上,那动作仿佛在放置一枚随时会爆炸的炸弹。

赵涔亦接过文件时,指腹擦过烫金LOGO,突然想起周漾第一次在他办公室时,指尖抚过他书架上《建筑学报》的模样。

那时她眼睛亮得像春日融雪,而此刻她发来的“今天有雨记得带伞”消息,正躺在手机里泛着冷光。

赵涔亦翻开文件的瞬间,办公室陷入了诡异的寂静,只有窗外的雨声愈发急促,像是命运的鼓点。

不仅是盛世地産,其他投资方也开始动摇,显然有人在背後推波助澜。

他攥着文件的手指节发白,如同冬日里的枯枝,意识到这不仅是项目危机,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商业围剿,而他,已然成为了这场围剿中的猎物。

与此同时,周漾正站在医院走廊里,望着窗外的雨幕出神,眼神中满是迷茫与担忧。

周漾第三次取消与赵涔亦的会面邀约。

手机屏幕幽蓝的光映着她苍白的脸,对话框里“今晚加班”的自动回复像一道冰冷的屏障。

她攥着北城大学博士申请表的手指发颤,那些关于传统建筑数字化研究的构想,在一次次被搁置的对话里渐渐蒙上尘埃。

手机震动,是赵涔亦发来的消息:“最近比较忙。”短短几个字,让她的心凉了半截,仿佛被泼了一盆冷水。

自从项目出事後,赵涔亦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就像一座沉默的冰山。

他们之间的交流,也只剩下工作上的简短对话,那些曾经的甜蜜与温暖,仿佛都被这场项目危机吞噬了。

周漾回想起几天前在施工现场的那场激烈争吵,当时,她摔在桌上的古籍扬起灰尘,脖颈泛起的红痕比激光束更灼人:“赵涔亦,建筑不是你一个人的战场!为什麽总把自己困在冰冷的数据里,不肯接受别人的帮助?”

赵涔亦捏着咖啡杯的指节发白,瓷杯在桌面划出刺耳的声响:“在这个行业,能依靠的只有自己!我在MIT被导师骂‘愚蠢的东方人’时,谁站出来帮过我?国内建筑圈靠人脉拿项目,我不靠技术还能靠什麽?”

“所以你就觉得单打独斗才是出路?”周漾眼眶泛红,声音有些哽咽,“你看看那些成功的项目,哪一个不是团队协作的结果?老一代传统建筑师,他们也会和工匠丶学者交流,共同打磨项目。我们完全可以联合高校丶非遗传承人,一起解决传统建筑与现代技术融合的难题!”

赵涔亦突然起身,椅子在地面拖出尖锐的摩擦声:“联合?你以为拉来一群人就能解决资金链断裂的问题?国外的模块化建造技术能缩短三分之二工期,智能监测系统能规避80%的安全隐患,这些实打实的数据才是救命稻草!”

“数据不是一切!”周漾抓起案头的《营造法式》重重摔在桌上,泛黄书页簌簌抖动,“宋代匠人用糯米灰浆砌墙,历经八百年风雨不倒;徽州古宅的天井设计,让自然光与雨水形成生态循环。这些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智慧,是有温度的建筑哲学!我们可以通过合作,让这些智慧在现代重生!”

“哲学能说服投资方?能让项目按时完工?”赵涔亦猛地捶在桌上,震得平板电脑剧烈晃动,“你太天真了!我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这麽多年,见过太多背叛和算计。信任就像建筑的地基,一旦塌了,什麽都剩不下!”

周漾後退半步,撞上身後的资料架,泛黄的古建筑测绘图纸纷纷飘落:“可你这样把自己封闭起来,建筑也会失去灵魂!你看看你现在的设计,全是冰冷的几何切面和激光束,哪里还有对人的关怀?我们学建筑,不就是为了给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空间吗?”

死寂笼罩办公室,唯有电脑风扇发出微弱的嗡鸣。

周漾弯腰捡起地上的图纸,指尖抚过某处标注的“月梁做法”,声音轻得像在说给自己听:“真正的建筑,应该是连接过去丶现在和未来的桥梁,需要大家携手搭建,而不是你一个人孤军奋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