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些对于现在的战场并没什麽用,现如今除了北边那群不成气候的家夥,绝大部分城邑或是势力还是以兵卒交战为主,外加器械辅助,反倒是那些阵法更有效果。
闻仪曾经见过姚文君演练阵法,看起来并不复杂,但现如今两军交战多在平原,哪怕有各种高塔或是登高器械,能瞧见的范围也是有限的。
这就是考验将军或是将领能力的地方了,根据自己能够看到敌军的零星变化推断出对方行动,进而做出限制或围剿。
人数的差距并不是决定性因素,足够灵活的调度能达到以较少胜过较多,但超过两倍後这些也就没什麽用了,除非突生灾害,例如天降火石,否则结局不会有变化。
这些天象在被赋予了很多不存在的意义,许多人总是将其与各种大事联系起来,进行责任转移,算是权力斗争的阴谋之一。
在平邑中也有经常观测天象的家夥,最开始闻仪还持保留态度,但时间长发现这群人做的最多的便是预测一下天气,大部分时候还算准确。更多时候也就是盯着记录星宿的变化,其实是一件很枯燥乏味的事情。
闻仪出于好奇也曾经跟随着登上城中最高处,去看那片清晰而深邃的天空。
大概因为污染还没那麽严重,这个时候的星空十分清晰,甚至有错觉,伸出手便能触碰到那些闪烁的光,长时间看着夜空也会觉得深邃到恐惧,也无怪许多人总是将这些轨迹同命运联系起来。
当然也是有很多实际应用的,除了依据星宿判断方向或是根据云层推断天气,擅长观测的人也能够通过星宿判断月相周期,从而得出现如今的节气是什麽,需要做什麽事情,相当于简易版的日历。
最简单的比如东宫的心宿二,或者俗称的“大火星”,就是季节变化的标志之一,当其逐渐西沉的时候就标志着天气转凉,所谓“七月流火”。
当然也有些很没道理的,比如积卒十二星与战争重兵卒调度的联系。
因为变化极多,没有经过系统学习或是长时间观测的人很难通过某一天的观察判断出这些,因此总结出历法供人使用,还需要根据观测实时修订。
和其他方面的人才一样,除去长时间的学习,还需要前辈的引导帮助。
故而除去修筑河道,闻仪等人也放宽了学宫的招收标准,通过何玧主持的考核,达到最低门槛的人都能申请进入学宫,和之前一样提供食宿补贴。不过馆舍就不在校场旁边,而是更靠西边的地方。
每日晨起过来需要耗费一定时间,但整体而言有地方能居住,这些也不是什麽阻碍了。现如今平邑的内城房屋价格可不是轻易能买得起的,当然闻仪等人也不会随意出售就是了。
想要跟随前往各地历练也多了一道考核,除去学识的校验,还需要阐述自己选择某地的目的,经过选拔之後分派到各地。
许多热门的地方,如新邑就竞争激烈,那边的状况不错,因为繁荣需要的人手也多,去了便有能做的事情。
但因为算是很好的出路,只要是通过了考核,最终哪怕是偏远的地界也有人过去。城邑主事任期後会进行轮换,到时候他们也会分派前往其他地方,若是运气好也能到繁华的地界。
学宫中招收人并不在意来历,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如今能够识字读书的人多还是有些身份地位的,或是家道中落,或是同宋锦一般具有自己想法不受约束。
其中很多人哪怕已经做出了决定,还是会被环境或是人带来的压力影响,做出一些不利于平邑的事情,这就只能随着时间推移逐步筛选,没什麽更好的办法。
闻仪曾经询问过宋锦有什麽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她思量了半晌,语气中带着些犹豫:
“大概还是有着希望吧。”宋锦道:“文君大概同你说过,我从来不在意那些,但不可否认许多人仍旧认为,能够获得认可才是目的。”
渴望家族或是亲人的认可,哪怕这些只是那群人看到价值试图利用所制作的糖衣,但在长久的苦楚之後还是忍不住去舔舐。
很多人会将自己的存在建立在社会关系上,这并不是什麽错,毕竟她也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和自己有着相似的理念。如果这样内心就能满足倒也没什麽,只不过对于平邑来说他们并不是合适的人选。
就如同被宋锦族姐取代的那位。
直到现在,闻仪依旧觉得这人处理庶务的能力能排进前列,比起其他地方的主事强上一筹,只可惜造化弄人。不过现在他也安心当起了副手,这个地位的压力并不算大,哪怕收到信件也有足够的理由拒绝,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得偿所愿。
这段时间重对于南寻那边的调度就有这位前主事的帮助,只不过总让人有些遗憾就是了。
“是啊……”闻仪感叹了一句,“顺其自然吧,天下之大,总还是有足够志同道合的人。”
想要改变已经形成的观念很难,相比之下找出需要的人则容易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