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时间将这里解决,大家也能安下心来搞建设,毕竟正是春耕时节,对面不需要,他们还要今年的收成呢。
“那,小心些。”闻仪点头。
“我明白。”
南寻应了一声,也没有回去换衣服,拿着临时绘制的地图就走了出去,看样子是准备套了甲胄就出门。
按照距离,来回大概需要小半日的时间。但考虑到双方有可能进行周旋或者交锋,兴许要等明日才能回来,故而携带的东西中也要有准备在野外扎营使用的,几名主事情都去帮忙准备了,事务厅一时之间空了下来,只留下一人值守。
闻仪干脆也没有再呆在屋中,准备到外面建设城墙的地方。
路过旧城门,这里还能瞧见不少劈砍或是破坏的痕迹。城门口也有各种器械轧出来的痕迹,里面积了些水,不过这些天并没有下雨,也不知是从哪里来的。
比起先前广场上的百十个人,在外面帮着建设城墙的人就多了不知道几倍。
不过大部分人只是根据指挥搬运东西,细节的东西还都是在这边边指挥边劳作的工匠或是兵卒。他们已经戴上了粗布制成的简易口罩,那些在附近的原住民也被发了以布裁剪的小方块,灰尘太多。
城门方向城墙的底部已经夯实完毕,先前开采的原材料也在煅烧之後做成了石灰。这次出来前闻仪等人还携带了些不少锻造出来的铁筋,硬度自然达不到钢的程度,但比起其他东西应当还耐用一些,和竹搭配着建设更高的墙面。
附近新建的窑中也正在烧制着这些东西,瞧起来倒是一副热火朝天的样子。
对于贵胄来说匠人是很重要的财産,地位同那些纺织或者其他器械一般。但是在危机时候却也不会顾及这些,收拾金银布帛逃走才足够灵活,所以这些留下来的人就被暂时收拢,给从平邑过来的学徒们打下手,比起其他人更容易上手,也不用多解释。
甚至还能学到一些不一样的经验或者知识,不过还要经过多次验证,然後书写文书之後才能对流程进行更改。
不少人眼睛中似乎都放了光,能学到新鲜东西的快乐让周围的困难都变得容易了很多。若是能进行成功改进,平邑那边的工坊还会进行奖励,在最新的图册上也会留下姓名。
眼下就有人正在指挥着将这些城墙的筋骨埋好,然後开始浇灌夯实,下面堆叠上从旧城墙上拆解下来的石块,能够节约不少材料,也能加强些稳固性。
原本南寻等人准备沿用奉齐邑的名字,但在和那几名新来的主事商讨过後决定去除一字,改为奉邑,叫起来更顺口些,也能让人知道这里换了人。
原本的奉齐邑城墙呈现弧形,围绕着河流整体为不规则的椭圆形,河流流经的地方只做了类似城墙的出入口,河岸也没有维护,有垮塌的风险。
这个也是需要处理的,城中河流弯曲的部分也需要进行调整。
奉邑的新城墙则在扩张了一圈的前提下,将弧线形的城墙取直,呈现出的是八边形的样式,靠近北边略宽些,西南边略窄,能够最大程度将附近方便耕作的土地囊括进来。
“现在情况如何?”
跟在闻仪身後的兵卒寻问不远处的管事,那人怔愣了片刻,瞧见这名兵卒的衣着和不远处站着的闻仪,想明白了些什麽,连忙将手中的册子翻找了一会儿,找出计划表。
“眼下进度比起预料中略快一些,这一段城墙应当能提前三日完工。”事实上按照数据会更早些,但之後不一定能维持这样的速度,汇报上去的数据自然是保守估计的。
兵卒又询问了几个闻仪可能有兴趣的问题,然後转身回来,低声将内容告知了闻仪。
“嗯,过几天兴许天气不太好,还是要抓紧些。”她眯着眼眺望了一下更靠南边的云。
春日下雨极其正常,这几天空气似乎略变沉闷了些,大概是不同气团有了碰撞,应当是会有些雨水的。而且奉邑东北边靠山,更容易落雨。
在奉邑土生土长的人自然对这些更了解,管事随即找了几个长时间居住在这里的人,确实每年这个时候奉邑附近容易有雨或者雾。
这样的话某些进程就要加快些,总不能耽误後来的建设。虽说有了各种耕种器械,但下过雨之後田地总还是要有人照顾的。别的不说,野草若是没有人及时拔除,两三日就能挤占作物的生长空间。
想到这,这名管事的表情也严肃了很多。之前几位主事特意强调了春耕的重要性,之前这里受灾严重,现在主要靠着仓库中的陈粮支撑,不能坐吃山空。
他既然选择到这里来,自然也是想要做出一番事业的。哪怕达不到几名主事的程度,也不能出现大的纰漏。
“明白,这边会按照情况做出一定调整,大人只管放心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