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并不惧怕让这些地方産量高些,反正相信以姚文君和南寻等人的能耐,总还是能将手下兵卒带到这里的。其实最希望这些地方做的还是自己搞些基础建设,不过想想也知道不可能。
里正并不知道坐在村口的人已经将主意打到了这片土地上。
等人都散去了,闻仪等人便跟着里正派来引路的人去了村头有些破旧的屋子中。虽说离其他房屋很远,但门口有竈台,看样子也是经常打扫的。
“不知哪里可以弄些水?我等赶路许久,想借此略微擦洗一番。”
领路的人指了指另一边,“那边有河,但要小心些,水急。”
这里并没有院子,闻仪等人干脆将车架停到了门口,一部分人去河流所在的地方打水,剩下的则在周围寻些木柴干草引火。
前段时间一直吃干饼,闻仪在询问过後果断拍板晚上做些粥水,不喜欢的也可以吃面饼。
出发之前制作的干粮在前两日已经吃的差不多了,此时趁着天色还亮,干脆多做了些,晾凉後装起来,之後烘烤一下便能食用,轻便并且携带方便。
吃过饭食,几人轮流用水擦拭清洗,然後将换下来的衣物也清洗干净,挂在车架上,明天一早便能晾干。
屋中只有些干草,闻仪等人自然是有自己的行囊,拿箱子卸开的木板隔开後将被褥也整理好,安排好晚上的轮值之後准备休息。
这些能拆卸的箱子也是特意准备的,白日可以做放置床褥的储物想,晚上就可以充当床架,在野外能隔绝些潮气。
天气转暖,各种虫子也多了起来,哪怕几人身上都带着特制的布囊也总容易被啃咬,闻仪将漏在外面的皮肤都用熬制的药汁擦拭一番,这样能睡一个好觉。
第二日天刚亮,一行人便醒了过来。
整理了东西之後,昨晚轮值的两人被安排着在後面的车架上补觉,剩下的人同里正道别,留下几枚铜币算作留宿费用之後便继续啓程。
按照先前那些商队提供的舆图,若是顺利,今日傍晚便能到达第一座城邑。这里是以前商队到达最南边的地方,据描述极其繁华,通过水运能够将各个地方连接起来。
交通发达是经济繁荣的前提之一,不过在这个以农耕为主的时代,这份便利最主要还是为战争时粮食运输服务,极少数大商贩才能利用一二。
不过那边的商税也是极重的,还要经过数轮盘剥,若非有什麽必须要的东西,商队并不会进入城邑,而是在周遭同其他商贩交换自己需要的东西,然後运回途中逐渐售卖出去,赚个差价。
闻仪颇有兴趣地逛着这边商贩积聚的临时集市,为了货物的安全,东西并不会全都带出来,而是拿着样品,确定好之後再带过去验货,故而闻仪几人只拎着布袋倒也不突兀。
能当作商品花大价钱带出来的自然不会是行走临近地方那般携带粮食或是粗陶器,这里能瞧见的多是有特色的玩意儿,甚至还能瞧见不同香料,不过价格极其昂贵。
当然也有各种花草,这些东西很多贵胄喜欢在花园重种植,寻求庇护或是被为难的时候交上去便能谋一时安稳,品相好的也极其受这些大商贾欢迎。
闻仪自然不会去买那些看起来就极其昂贵的植株,她的重点在旁边拜访的幼苗或者种子上,看着和自己需要作物有些相像的都拿起来。对于种子保护的概念还没兴起,这些东西价值不高,拿些特制的药皂便能换取不少。
旁边甚至还有人过来问询这些东西的价格,看样子是想要大批量进货。
先前平邑的商队自然也带过来过,但都是供不应求,加之这段时间和息国在争斗,原本的渠道断了,价格就水涨船高。
觉察到似乎有些不怀好意的目光在盯着自己和身边的人,闻仪点头同几人周旋,一边示意原本有些松散的人聚拢起来。
瞧见闻仪并不是一两个人,原本起了些不好念头的人思量过後,将那些不好的念头暂时压了下去,换了副笑脸。
接下来就不如先前顺利,甚至还有人明目张胆地跟在身後,闻仪干脆带着几人入了城,乔装过後派遣人同城外的人知会一声,从另一个城门进来,最後在城邑中汇合。
反正携带的东西不算多,哪怕经过城门守卫的盘剥也能存留下大半,那些商人想要进来则要掂量一番了,毕竟他们身上单配饰就价值不菲,若是被贪婪的守卫瞧见的非刮下来一层皮不可。
这座城邑名为长馀,位于三个势力的交接地带,算是交通枢纽。几方颇有默契地没有对这里动手,此地主事也是识趣,每年给各方缴纳的财帛极多,也多亏了商贸繁荣,不然也交不起这麽多类似于“保护费”的东西。
城中的建筑也和其他城邑不同,比起城墙还高了不少,站在外面也能瞧见最中心城府所在地方的高台。
城中不算是干净,但道路还算宽敞,大概是走得人多了,不少地方还有坑坑洼洼,赶车的时候要十分小心,防止马匹崴了脚。
给了枚铜币,站在旁边的小童给几人指了给他们这些外地人休息的地方。
闻仪等人暂时落脚的地方像极了後来的驿站,不过走进去之後发现其实是分隔开来的一个个小院,每个院落的房间中也只有席垫和矮桌,但当中的空地能够停靠车架和马匹,有门闩也算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