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
暮春时分,暖日高悬于澄澈碧空,庭院里,海棠花层层叠叠肆意盛放,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夫人静静端坐在妆台前,岁月在她脸上留下的痕迹,恰似宣纸上晕染的淡墨,反而添了几分温婉韵味。身旁的侍女手持象牙梳,动作轻柔地梳理着夫人那如绸缎般顺滑的青丝。铜镜中,映出夫人微微蹙起的眉峰。
“去唤小姐过来。”夫人突然开口。
“是。”
不过半盏茶的工夫,一阵细碎而清脆的声响由远及近,鹤栖迈着轻盈的步伐,缓缓踏入内室。她身着浅绿色蹙金襦裙,鹅黄织锦腰带束出盈盈不堪一握的腰肢,青玉禁步随着步伐轻晃。
“母亲。”少女盈盈下拜,身姿婀娜。
“你外祖寿诞将至,府中杂事缠身,我实在不便亲自前往。”夫人的话语轻柔,却带着淡淡的忧虑。
鹤栖立刻明白了母亲的意思,擡起眼眸,那双眼眸明澈如秋水,“女儿愿代母尽孝。”
夫人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她伸手取过妆奁中的点翠凤尾簪,簪身精致,翠羽鲜艳欲滴。夫人示意女儿上前,鹤栖心领神会,轻轻接过簪子,将母亲略显松散的发髻绾得整齐端庄。菱花镜中,映出两张极为相似的面容,眉眼间的神韵如出一辙,仿若同一幅画卷的不同摹本。窗外,海棠花枝斜斜探入,花瓣如雪般飘落,轻轻落在妆台上,宛如时光倒流,恍惚间,仿佛回到了十数年前,夫人待字闺中时,为母亲梳头的温馨场景。
移步书房,鹤栖伸手接过礼单,细细查看。指尖轻轻划过洒金笺上的墨字:“前朝澄心堂纸十刀丶徽州李廷珪墨五锭丶湖州紫狼毫二十支。。。。。。”
“再添松烟墨两方可好?外祖父常说‘墨分五色,最宜雪夜’,上月来信提及京中冬寒,想是又要彻夜练字了。”她微微歪着头,眼中满是对外祖父的关切与思念。
夫人闻言,微微一笑:“你说得极是,便按照你的主意来办。”说罢,她轻抚着鹤栖的手,“你这次去京城,务必多留意外祖父的身体,若有不妥之处,及时告诉我。”
鹤栖点了点头,神色认真:“我知道了,母亲。”
夫人看着女儿,想到遥远的路途,又不禁担忧起来:“从临城到京城这一路,路途遥远,有些地方又不太平,你从小没出过几次远门,若是——”
“母亲放心,女儿会小心行事的。”鹤栖笑着搂住了母亲,“母亲多安排些护卫给我,有他们保护想必可以安稳到达京城。”
夫人思索片刻,说道:“也带上承影吧,他是你身边的影卫,身手不凡,让他随你去京城。”
鹤栖闻言,微微犹豫:“母亲,承影虽是可靠,但他毕竟是影卫,带着他去京城,是否合适?”
夫人说道:“无妨。承影跟在你身边多年,对你忠心耿耿。有他在,我也能放心些。再者说,京城中龙蛇混杂,带上他也能让你多一份保障。”
鹤栖听罢,觉得母亲说得有理,便点了点头:“听母亲的。”
夜色已深,万籁俱寂,只有偶尔传来的更鼓声。
房间内,烛光摇曳,鹤栖躺在床上,长发如瀑散落在枕边,显得格外柔美。
“承影。”
玄色衣袂无声垂落,十七岁的少年单膝点地。鹤栖望着他低垂的眉眼,忽然发现当年那个单薄的少年,如今轮廓已经分明。
“小姐?”承影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
鹤栖轻轻叹了口气,坐起身来,说道:“承影,过几日我便要啓程前往京城,代替母亲向外祖父贺寿。”
承影心中微微一动,正欲开口争取,却听鹤栖继续说道:“此行路途遥远,又多有未知,我心中实是有些忐忑。但想到能为母亲分忧,便也觉得值得。”
“小姐孝心可嘉,只是,小姐此行是否打算带上承影?”承影擡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期待的光芒。
鹤栖闻言,微微一笑,“当然,有你在身边,我也能安心许多。”
“多谢小姐厚爱。”
二人又交谈了几句,鹤栖便觉困意袭来,她打了个哈欠,“承影,休息吧。”
“是。”承影悄然隐入黑暗,动作轻缓,未发出一丝声响,仿佛从未出现过一般。
天刚破晓,天边泛起鱼肚白。鹤栖站在府邸门前,大夫人满脸不舍与担忧,紧紧握住她的手,“小七,此行路途遥远,你万事都要小心。”
“琴心,此行要好好照顾小姐,不可有丝毫懈怠。”大夫人转头看向琴心,神情严肃。
琴心恭敬地行了礼,“夫人请放心,琴心定当竭尽全力,护小姐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