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云两春
京城·安国公府·花厅
安国公苏靖放下手中的青瓷茶盏,盏底残留着几片舒展的金黄色菊瓣,茶汤清亮,馀韵悠长。
他指尖摩挲着盏壁温润的釉面,目光落在对面妻子王氏脸上。
“燎儿托人捎回的菊茶,滋味倒比往年更醇厚些。”
王氏轻啜一口,眉宇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信上说,今春新圃扩了,又得了仁心堂老供奉青眼,专供药菊。这孩子……在山野里,倒真扎下根了。”
苏靖“嗯”了一声,目光扫过几案上摊开的一封书信。
信是庭燎亲笔,字迹沉稳,条理分明地写着云州别业菊事进展:新圃选址丶引水修缮丶仁心堂契约丶新得药种试播……字里行间透着沉静与笃实,再无半分闺阁女儿的娇怯。
“根是扎下了。”苏靖声音低沉,“性子也磨出来了。前次梁王府那场风波,她应对得……比预想的更稳。”
他想起女儿信中那句“门户守稳,菊事方兴”,眼底掠过一丝复杂。
这“稳”字,是历经风霜後的沉淀,非深闺娇养可得。
王氏放下茶盏,轻轻叹了口气:“只是……终究是女孩家。长居山野,终身大事……”
“急什麽。”
苏靖打断她,手指点了点庭燎的信,“你看她信中可提过半句京中繁华丶闺阁闲适?心思全在圃地药草上。仁心堂老供奉是何等人物?能得他一句‘上上品’,便是安身立命的真本事。”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窗外庭院中盛放的牡丹,“谢家那小子……如今在兵部行走,陛下虽未复其军职,却也未再深究。玉带军旧部安置的细处,御史台查了又查,没揪出大错。风波……快过去了。”
王氏顺着他的目光望去,牡丹开得富丽堂皇,却总觉得少了些什麽。
她想起女儿信中描述的南山坡野菊,金浪翻涌,生机勃勃,心底那点忧虑悄然淡去几分。
“也罢,”她轻声道,“孩子有孩子的路。云州清静,少些是非也好。”
云州·静观别院·书房
谢敬之推开窗。
暮春的风带着暖意,卷入院中草木清气。
他手中捏着一只小巧的白瓷瓶,瓶身素净,里面装着晒干的玉青色菊瓣。
这是前日济生堂徐掌柜转交的,说是云州别业苏家娘子新制的“玉青露茶”。
他拔开瓶塞,清冽微苦的独特气息瞬间逸散,带着山野的冷冽与阳光的暖意,奇异地交织。
这香气,与记忆中雪夜裹住小女孩的那件大氅上沾染的初雪清气,隐隐重合。
案上摊着几份公文,是关于玉带军旧部屯田安置的复核文书。
御史台的刁难并未停止,抓住几处田亩丈量丶粮种分配的细微出入反复诘问。
他提笔批阅,字迹沉凝,不见半分焦躁。
风波中心,心若磐石。
目光偶尔掠过瓷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