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一叶书库>在十六世纪西方靠女人上位的可行性报告 > 第745章 大明宗亲(第2页)

第745章 大明宗亲(第2页)

如果跟琉球王国联姻属于和亲,有违大明皇室祖训。可如果跟嫡支联姻,就是自家人,不属于和亲。只是这样一来,有违华夏千年的同姓不婚的古训。

为了这件事,大明朝堂上还是吵成了一锅粥,最後还是张居正以大局为重力排衆议。

奉国中尉是大明庞大宗室群体中的最底层,如果不是因为穷得快饿死了,也不会报名。

永宁道:“这两位奉国中尉封了空头郡王,去了南洋。之後的很多年里,大家都以为他们早就没了。不想,三姑姑成婚後,生了两子一女,四姑姑生的都是闺女,再度向大明求亲。宗亲们这才知道,这天底下不止中原。”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大明宗亲都开始学习法语。

不是因为时髦,而是因为法语是朱厚烨及其子女的国家的官方语言之一。掌握法语,有助于他们雀屏中选,从而改变命运。

尤其是塔菲拉勒王国和南非王国先後成立并向大明申请王爵的时候,更是让大明皇室和宗亲们记住了西方的规矩:这里通行同族联姻以巩固王权,讲究嫡庶不婚。

若非如此,当年万历皇帝也不会把永宁送上远赴荷兰的船。

永宁如果留在大明,就只能守寡一辈子。大明的文臣,绝对不会允许她改嫁。而来到荷兰,她还能嫁人,还能拥有自己的婚姻和儿女。

“原来你早就知道!还装!”

“我只是没想到你会那麽直接!”

不管怎麽说,永宁当初还是个年轻姑娘。大明的年轻姑娘,遇到自己的终身大事,哪个不羞涩的?

大明本土的女孩子,上至皇室公主,下至平民百姓,她们从来就没有自己决定自己的婚事的权力。

夫妇俩正闹着,忽然听得侍从官通报,却是大明宫来人。

来人只是替朱厚烨传话:“王爷让小人转告世孙殿下和公主殿下,已经将宗亲们安置在大明宫西侧的小镇上,一家一座小楼,每家每年三百金币,走詹事府的账。而且只供养两代。”

“只供养两代?”

“是的,殿下。王爷不会遵循祖训,白白地拿着钱粮养着宗亲们子子孙孙。供养两代,也足够宗亲把第三代培养出来了。王爷也说了,不拘这些人做什麽。做工匠也好,行商也罢,由他们去。若是他们想考詹事府,只要他们能通过考核又愿意接受安排,詹事府也愿意提供职位。只是诸位宗女娘娘需要公主殿下监管,诸位宗女的婚配,也归殿下管。”

六百宗亲,算的是作为户主的男丁和与他们同行的成年的儿子,女人和孩子都不算在内。

永宁是万历皇帝的胞妹,这件事她管最合适。

大明宫的侍从官离开之後,永宁这才对丈夫道:“以後有得忙喽~!”

“夫人能者多劳嘛!”

永宁道:“你是不知道这些人有多麻烦!”

朱大钊道:“没事!如果他们不听话,就丢巴士底。关两天或者饿两顿就老实了。”

“你以为这些人是欧罗巴贵族呢!”

“反正他们的真实地位不会比贵族高到哪里去。找事儿的本事肯定不小。不用客气。”

客气了,只会被找麻烦。

永宁道:“那麽少府寺呢?可打算效仿詹事府?”

朱大钊道:“再等等。祖父也许不介意詹事府再出几个总督,我却不愿意把家族産业分给空有亲戚名分的陌生人。”

永宁表示懂了。

她道:“既然这样,不如让这些人去非洲开荒。”

“非洲?”

“没错。我听说,非洲北面的环境十分糟糕,可是越过大沙漠往南,土地就越发富饶。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只在非洲沿海设立了补给点,根本就没有发掘出这片大陆真正的好处。”永宁道,“相信我,大明的宗亲王爷以前不用科举,也没在科举上费神。可是不少人在杂学上颇有造诣。”

与其把这些人养废了,不如放出去。

朱大钊道:“就跟印度土邦那样?”

“有何不可?我们可以帮助这些部落走向文明。”

嫁给朱大钊後,永宁也专门学习了朱厚烨的课程,对朱厚烨的文明演化课程最感兴趣。

在她看来,印度之所以有土邦,其实还是受华夏文明的影响。而非洲因为跟华夏不相邻,所以封建进程严重滞後,导致整片大陆以原始部落形态为主。帮助这些部落封建土邦化,不仅能帮助这些部落快速发展,联合王国也能通过这些土邦化的部落加强对非洲大陆的控制。

至于大明宗亲,如果他们有这个能耐,让他们镇牧一方也不是不可以。如果他们运气不好,壮志未酬,联合王国的损失也有限。

朱厚烨不想养废物,永宁也不愿意养废物。

这些宗亲们未来如何,还要看他们自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