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章叶卡捷琳娜的无息贷款
伊丽莎白是个很好强的姑娘,发现自己不如人後,立刻提交申请,获得同意後就从凡尔赛搬到了北宫,也就是特里亚农宫。她闭门读书,谢绝了除国宴之外的一切娱乐活动。
她虚心地请教其他同学,阅读各种书籍,几乎每天读书做笔记忙到後半夜。
也许深入理解还做不到,但是如此废寝忘食三个月後,伊丽莎白终于能跟王储学堂里的同学们说上几句了。
这天下课後,她就抓住来自兰芳王国的朱存检,问道:“检王子殿下,我听说,兰芳王国是在明国和皇帝对旧港宣慰司疏于管理的间隙成立的,这是真的吗?”
“是的。”这麽明白的事,你还要问?
朱存检刚开始的时候还存有轻慢之心,但是伊丽莎白的下一句,直接让他改观。
“这麽说,以後的兰芳王国不会跟琉球王国那样,继续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而是会跟大明亲王封地一样,处处受皇帝掣肘?”
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
朱存检这才正眼细细地看了看她,问道:“伊丽莎白公主殿下,你真的知道藩属国和藩属国的不同吗?”
“当然。”伊丽莎白答道,“大明的藩属国分成三等,第一等当然是联合王国。有完整的主权,名义上奉大明为宗主国,也会向大明朝贡,可实际上,所谓朝贡只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关税。
“联合王国的王冠不需要大明皇帝的承认,联合王国有完整的军事丶外交和内政方面的权力。更甚者,联合王国还能跟大明争夺印度洋的制海权。
“第二等就是朝鲜丶日本丶越南和琉球这些海外藩属国。虽然有主权,但是不完整。像朝鲜和琉球的君主就需要得到大明的册封才合法。这两个国家的军舰丶军队都要向大明报备,多一艘都不行。在外交和军事上都受到大明的严格监视和控制。
“第三等就是大明宗室亲王的封地。留在大明的宗室亲王们虽然锦衣玉食,却没有自己的士兵,连结交当地知府都做不到,更不要说结交外臣。
“以前的兰芳王国跟琉球王国一样,都是外藩。但是我很肯定,大明表面上各种赏赐不断,背地里却在用各种方式削弱兰芳王国。大明希望兰芳王国能成为传统的亲王领地,而不是独立王国。”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公主殿下果然用心了。”朱存检道。
能在三个月里把远东国际关系修到这个地步,对于伊丽莎白这种几乎零基础的女孩子来说,非常不容易。
看在她如此努力丶天分还不算太糟糕的份儿上,他愿意跟她说几句。
“谢谢,检王子,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是的,大明的确对兰芳王国有企图。不止兰芳王国,森兰王国丶羽水国丶乌达国都一样。如果不是琉球王国本不姓尚,赐国姓这种方式不但下作且用意太过明显,他们早那麽做了。”
这个他们,就很灵魂。
现在不是大明在算计兰芳王国森兰王国同时防备琉球,现在是四个国家站在琉球背後,一起抱团防备大明。
如果只有他们五个国家,其中四个名义上还是大明藩王封地,琉球王国又是资源匮乏丶严重依赖大明的群岛国家,抵御大明当然力有未逮。
可是有荷兰就大为不同。
印度是荷兰的殖民地,荷兰深耕印度的同时,也可以很轻易地以印度为补给站和踏脚石,随时穿越印度洋抵达南洋诸岛。印度让荷兰和南洋之间的距离大为缩短,也让荷兰对南洋的影响力大大增加。
再加上还想着火中取栗的朝鲜丶日本和暹罗越南等国,南洋局势变得极其复杂且多变。
朱存检一母同胞的大哥丶兰芳王国的王储朱存栋前往北京,名为求学实为人质,而他来到联合王国,就是兰芳王国的选择。
如果不是森兰王国这一代就一个王子,森兰王国也会如此。
伊丽莎白道:“就没有办法压制皇帝吗?”
“两面夹击是个不错的办法。但是需要俄罗斯强大起来,逼迫蒙古人东迁,让大明的西域和北方压力大增,不得不向这两处边防增兵,如此,才可以解决东部压力。”
伊丽莎白不语。
她当然知道怎麽一回事。当年叶卡捷琳娜大帝,也就是荷兰的凯瑟琳在的时候,曾经亲自领兵作战,继丈夫伊凡四世之後又吞并三个汗国。凯瑟琳去世後,俄罗斯就再也没有继续往东扩张。
明面上的主要原因是中亚地区苦寒,可实际原因大家都一清二楚,当年凯瑟琳忽然驾崩,彼得急急忙忙回俄罗斯继承皇位,之後就忙着镇压国内寡头贵族。
从那以後,俄罗斯扩张的势头急转直下,而且不再往东方发展,反而极力争夺西方波罗的海的出海口。
当然,站在联合王国的角度,如果俄罗斯严格按照两国的和平条约,定期支付本金,那麽等九十九年租借期满,按照和平条约把利沃尼亚划归俄罗斯也不是不可以接受。
可是俄罗斯王国就是如此,每代沙皇去世後,宫廷都会经历一系列动荡。她的父亲伊凡五世当年上位的时候就是如此,也曾经历政变,也曾东躲西藏,最後登上沙皇的宝座。
登上沙皇宝座後,伊丽莎白的父亲伊凡五世就变卖王室珍藏,以用来支付拖欠联合王国的本金,以保住利沃尼亚。
可是安娜不一样。她也是在政变中加冕为沙皇的,可是她从来没想过要变卖王室珍宝,也没想过要跟联合王国谈判,以维护两国的和平。
安娜表现出来的:就是王室珍宝,她想要,利沃尼亚她也想要。她还想赖掉当年叶卡捷琳娜大帝欠下的贷款。
那可是无息贷款!
伊丽莎白可以理解安娜做出如此决定的动机,毕竟安娜本来就是一个农妇,哪怕穿上华丽的礼服,心态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转变过来的。
可是伊丽莎白也必须承认,安娜的决定,就跟决心撕毁两国长久以来的和平没什麽两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