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筠:因为英格兰的玛丽僞装了自己,让他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当然,我个人认为,安妮之死对他的打击很大,影响了他的判断力。
主持人:英格兰的玛丽僞装了自己?
李文筠:是的。英格兰的玛丽其实什麽都不懂,毕竟她人格塑造最重要的青春期都是在伦敦塔里渡过的。她初至荷兰宫廷表现得还不错,是因为在模仿她的母亲。她知道老朱喜欢安妮·博林和阿拉贡的凯瑟琳那样强大的女性。
主持人:她知道?我懂了。她喜欢老朱,所以想拿出最好的样子。很正常的年轻女性心态。如果她能模仿一辈子,就是表现得差一点,那也不算太糟。但是阿拉贡的凯瑟琳死了。
李文筠:是的。阿拉贡的凯瑟琳之死对玛丽的打击不亚于安妮之死对老朱的打击,更不要说之後接二连三的事情。所以玛丽的精神崩溃了。更糟糕的是,伦敦塔囚徒生活让她几乎没有灵魂自愈能力。
主持人:灵魂自愈能力?
李文筠:就是自我调节能力。正常人都有自我调节能力,但是英格兰的玛丽的自我调节能力非常差,可以说几乎没有。她很容易陷入精神内耗。
主持人:精神内耗?您确定?
李文筠:确定。玛丽的日记就是证据。英格兰的玛丽其实能感觉到老朱的孤独,也能感觉到老朱因为跟整个世界的格格不入而寂寞。她很担心,这些被她记录在日记里;她也努力过,但是她跟不上老朱,她很沮丧,也记录在她的日记里。换成别人,也许会直接抛诸脑後,也许会跟老朱渐行渐远,但是英格兰的玛丽会自责。
主持人:自责?她为什麽要自责?
李文筠:因为她觉得不能安慰丈夫的寂寞和孤独,是她的错,是她没有尽到妻子的责任。她在日记里写道,每当半夜醒来,看着丈夫枯坐在窗前,她都心如刀割,却不知道如何开口。
主持人:她连开口都做不到?
李文筠:是的,她觉得自己没有资格。然後事情一桩接一桩,每一桩都在否定她存在的意义。
主持人:那老朱呢?他就没有注意到吗?
李文筠:老朱不止一次出言安慰,但是玛丽会不停地在心中责怪自己,他想引导她,但她总是反其道而行。这些都记录在玛丽的日记里。
主持人:天哪!
李文筠:後来老朱也没有办法,只能尽量陪伴她。
主持人:说句实在话,遇到这样的妻子,挺受罪的。
李文筠:你就不要说别的,就说现在的普通家庭,当妻子换上心理疾病的时候,很多丈夫不但不理解,还会大骂妻子矫情,逼得女方跳楼的不是少数。至于王室家庭,看我们南面的两个,一个王子妃直接被送去出家,王子转头就娶了新人;一个是王後,还说是真爱,被送去了别院,整整四年没有出现在人前,说是疗养,实际上却是被幽禁。
主持人:不要说东方,就说一百年前的西方,不是照样打着精神类疾病的名头,把健康女性往疗养院和修道院里丢吗?我听说嘉靖皇帝得到消息,特地进行选秀为老朱遴选继妃,最後人挑好了,老朱却拒绝了。
李文筠:不止是嘉靖,当时整个无忧宫乃至教会都觉得英格兰的玛丽已经无法履行妻子的义务,就连英格兰的贵族们都建议他把玛丽送进修道院。
主持人:他拒绝了。
李文筠:是的,老朱拒绝了。不止如此,他一遍又一遍地告诉玛丽,人力有穷时,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有些事顺其自然就好,不要勉强。他也教育女儿们,结识他人的时候,要看到对方的低处,但是跟自己的另一半相处,就要学会看到对方的高处丶欣赏对方的高处且包容对方的低处,当然,前提条件永远是先保护好自己。
主持人:难怪五百年来,他一直都是女性理想情人榜榜首和女性理想丈夫榜榜首。
李文筠:不说别的,就说妻子生産後让妻子尽量休息,自己主动照顾孩子,尽量避免妻子劳累和遭遇苛责这三项,现在又有几个人能做到?
主持人:是的,难怪他是古今中外公认的表里如一的完美丈夫。
李文筠:也是唯一的。按照他的标准找丈夫,找到的概率几乎为零。
主持人:您直接说,按照老朱的标准找,根本找不到就行。我记得西方做过一份有趣的调查,调查结果是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独立女性,她们不结婚最大原因是财産问题,占百分之四十二。紧跟其後的就是没有遇到自己的理想型,接近三成。而这部分女士被问及细节,都会说她们的理想型是老朱且宁缺毋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