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期而遇
下课铃声清脆地敲碎了高一(3)班课堂的馀韵。
讲台上老师刚合上教案,林衔月已经利落地将摊开的西方音乐史课本塞进书包,顺手把抄着勃拉姆斯乐谱片段丶字迹娟秀工整的笔记本拍在旁边沈栖迟的桌上。
“喏,你要的巴洛克重点,自己看,蒙特威尔第的情感张力那段我标了星号。”
她语速轻快,动作干脆,带着文科生特有的清晰条理。
沈栖迟正低头扣上他深色琴箱的锁扣,闻言擡眼,镜片後的目光精准地扫过笔记本上被荧光笔标注的段落,几不可察地点了下头:“谢了。”
声音平稳。他背起琴箱,动作带着理科生特有的利落和准确。
两人几乎同时从座位上起身,无需言语,便默契地并肩汇入涌向门口的同学流中。
走廊瞬间被喧嚣填满。沈栖迟身形挺拔,背着琴箱走在靠外侧,自然而然地替走在内侧的林衔月隔开了拥挤。
林衔月抱着书本和乐谱,步伐轻快,侧头跟他说着话,神态自然。
“老张今天讲蒙特威尔第也太投入了,我感觉自己像被牧歌的复调旋律捆住了,饿得前胸贴後背,”
林衔月用了个文学化的比喻吐槽道,语气熟稔,“他恨不得把每个音符的情感都拆解给我们看。”
沈栖迟嘴角微动,像是觉得她的形容有趣,但弧度极淡。
“嗯,信息密度是有点高。”他客观地评价道,目光冷静地扫视前方人群,寻找着最高效的下楼路径,脚步却始终与她同步,“去小炒窗口?节省时间。”
“正有此意!”林衔月眼睛一亮,“酸辣土豆丝,灵魂解药!”
“再加份高蛋白的红烧豆腐,补充能量。”沈栖迟补充,像在做最优方案选择。
“同意!”林衔月爽快拍板。目标明确,效率优先。
他们随着人流走下楼梯。沈栖迟依旧走在稍外侧,在转角或人流密集处,会基于空间判断,不着痕迹地调整步伐,让她先过。
林衔月一边注意着脚下,一边发挥她的联想力:“你说烟雨组那个中提琴手,冷枫忆……光听名字就觉得像柄藏在雾里的剑,好像很多人都不认识,就像莫名其妙出现的一样。”
林衔月并没有告诉沈栖迟,她其实认识烟雨组的人。
“名字是代号,风格需要数据支撑。”
沈栖迟声音不高,在嘈杂中却很清晰,带着理科生的逻辑性,“决赛分析谱面表现力更可靠。”
他的语气平静,是对未知变量的理性评估。
走到一楼大厅,喧闹更甚。
推开厚重的玻璃门,寒风裹挟雪粒扑面而来。
持续的大雪似乎暂歇,但天空依旧阴沉。
“嘶……这风,跟冰刀子似的。”
林衔月缩了缩脖子,把脸埋进围巾,只露眼睛,用词带着点文采。
“风速不小,减少暴露时间。”
沈栖迟言简意赅,侧身用身体挡住了最猛的迎风面。行动是最直接的解决方案。
两人不再交谈,微微低头,顶着寒风,快步走在覆着薄雪的主干道上。
靴子踩雪发出“嘎吱”声。呼出的白气迅速消散。
他们专注于脚下的路和目的地,默契地沉默着对抗寒冷。
就在他们即将走到通往食堂和琴房大楼的分岔路口时——
仿佛被无形的力量操控,阴沉厚重的云层骤然裂开一道缝隙!
一道纯粹丶耀眼丶带着惊人暖意的金色阳光,如同精准计算的舞台追光,轰然倾泻而下!
这束冬日暖阳不偏不倚,瞬间将分岔路口这片区域笼罩在灿烂的金色光晕中。
白雪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冰冷的空气仿佛被注入暖流,变得澄澈透亮。